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自我实现/励志社会与交往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

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

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

定 价:¥28.00

作 者: 万文涛 著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教体育 教 育 高等教育、师范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10042891 出版时间: 2009-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字数:  

内容简介

  在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带头学科加速更替、研发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科研团队已经成为世界各知名大学最具创造力的“科研组织细胞”。然而在中国的大学里,科研活动却长期处在“单兵作战”为主的状态,“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只是到近年来才得以推行。中国的大学应当如何迅速加强科研团队的培育,以便在科研上尽早赶超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学者们热切关注的重要课题。《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博弈论为思想指导,在阐明科研团队概念、组织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学科研组织的现实,对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在探讨创新思维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者个体创新能力的数学模型。根据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成果诞生时的年龄分布对模型进行检验表明:(1)模型是有效的,且精度较高;(2)个体的核心知识储备随年龄按Logistic曲线增长;(3)个体的创新能力随年龄呈“钟形”曲线变化。本文在建模研究所获得个体创新能力函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导出了在两人合作的情况下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函数,从数量上阐明了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何以超越个人。其次,在理论分析和现实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影响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的主要因素、及大学科研团队的生成条件和生命周期。在中国的大学里,要提高科研团队的创新业绩,就必须抓住团队内部沟通、团队角色匹配、学术带头人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工作;要促进科研团队的生成,就必须消除院系组织壁垒,改善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革新成果署名方式,健全团队分配制度;要促进科研团队的成长发展,就必须尊重其发展规律,分阶段、个别化地开展科研团队培育工作。再次,在博弈模型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助于大学科研团队生存发展的分配制度、职务发明专利归属制度、科技奖励制度的理想模式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敏捷性的体制改革举措。如果中国的大学能够切实解决科研体制上的现存问题,创设适宜于大学科研团队生存与发展的制度体系,将极大地焕发大学科研团队的生机活力。最后,《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大学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以创造人生、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为主要内涵的人文精神建设,加强以学术批判、实事求是、创新超越为主要内涵的科学精神建设,以及加强以携手共进、学术民主、见利思义为主要内涵的协作精神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大学科研团队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暂缺《大学科研团队的培育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有关团队和科研团队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有关科研团队的研究现状
1.4.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5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问题
1.6 本书的创新点
1.7 本书的基本框架
2 科研团队的概念、类型及组织特性
2.1 科研团队的概念
2.1.1 团队
2.1.2 科研团队
2.1.3 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2.2 科研团队的类型
2.3 科研团队的组织特性
2 3.1 协同性
2.3 2 有序性
2.3 3 发展性
2 3.4 创新性
2.3 5 自控性
2.4 本章小结
3 从创新思维到大学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函数
3.1 混沌学视野中的个体创新思维
3.1.1 有关新知之源的哲学争辩
3.1.2 知识积淀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3.1.3 发现问题是知识创新的起点
3.1.4 构建假设是知识创新的关键
3.1.5 假设检验是新知科学与否的基本保障
3.2 研究者个体的创新能力函数
3.2.1 探究学习模式下个体的创新能力模型
3.2.2 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
3.2.3 结论及讨论
3.3 大学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函数及其启示
3.3.1 大学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模型假设
3.3.2 大学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函数的推导
3.3.3 大学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函数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影响因素调查与思考
4.1 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影响因素分析
4.1.1 大学科研团队的结构
4.1.2 大学科研团队的协作程度
4.1.3 大学科研团队的环境条件
4.1.4 大学科研团队的运作水平
4.2 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4.2.1 创新业绩影响因素一级指标权重的确立
4.2.2 创新业绩影响因素二级指标权重的确立
4.2.3 影响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的主要因素
4.3 大学科研团队培育工作的重点
4.4 本章小结
5 大学科研团队的生成发展规律探索与思考
5.1 大学科研团队的生成条件
5.1.1 大学科研团队是科研人员合作博弈的产物
5.1.2 大学科研团队难以生成的原因探析
5.1.3 积极创设适宜科研团队生成的条件
5.2 大学科研团队成长的案例分析
5.2.1 个案选取和创新业绩统计方法
5.2.2 案例团队创新业绩统计表及业绩曲线
5.2.3 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曲线的一般特点
5.3 大学科研团队的生命周期
5.3.1 大学科研团队的成长期
5.3.2 大学科研团队的成熟期
5.3.3 大学科研团队的更新期
5.3.4 尊重生成发展规律的大学科研团队培育要义
5.4 本章小结
6 构建适宜大学科研团队生存与发展的体制环境
6.1 大学科研团队分配制度的博弈论分析
6.1.1 “搭便车”现象难以绝对避免
6.1.2 大学科研团队剩余分配的博弈模型
6.1.3 大学科研团队分配模型的讨论及结论
6.2 中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探析
6.2.1 中国现行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的运行状况
6.2.2 中国现行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制度的深层次思考
6.2.3 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于发明人的意义和价值
6.3 中国科技奖励制度探析
6.3.1 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现存问题
6.3.2 中国科技奖励制度问题的根源
6.3.3 中国科技奖励体制的改进策略
6.4 提高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敏捷性的体制问题研究
6.4.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敏捷性问题的提出
6.4.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敏捷的原因探析
6.4.3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敏捷性的主要对策
6.4.4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敏捷性的积极意义
6.5 本章小结
7 创设适宜大学科研团队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环境
7.1 大学科研团队应倡导的人文精神
7.1.1 创造人生
7.1.2 以人为本
7.1.3 天人合一
7.2 大学科研团队应倡导的科学精神
7.2.1 学术批判
7.2.2 实事求是
7.2.3 创新超越
7.3 大学科研团队应倡导的协作精神
7.3.1 携手共进
7.3.2 学术民主
7.3.3 见利思义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问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3 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影响因素调查表
致谢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