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国家法、宪法职业自由论:一个宪法学的视角

职业自由论:一个宪法学的视角

职业自由论:一个宪法学的视角

定 价:¥40.00

作 者: 高景芳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宪法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834133 出版时间: 2012-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字数:  

内容简介

  虽然职业自由是公民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但是。职业自由并非绝对。公民实际享有的职业自由都是法治之下的职业自由。国家可以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公民职业自由进行限制。公民职业自由的真实存在总是处在保障与限制之间。对职业自由不能片面地强调保障,也不能片面地强调限制,而应用一种均衡的思想对待之。强调职业本质上应是自由的,但并非主张对职业行为不加任何限制,而只是主张限制应尽可能得少。在这本《职业自由论(一个宪法学的视角)》中,高景芳博士选择从宪法的高位来审视职业自由,对此进行体系化的研究,并推导出了若干合理结论,是对公民宪法权利积极的实质性回应。

作者简介

  高景芳,男,1974年6月生,汉族,河北河间人,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2003)、上海财经大学法律经济学博士(2011),现为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经济法。至今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复旦教育论坛》、《法学论坛》、《河北法学》等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行政补偿制度研究》(2人合著,排名第一,河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宪政视野下的公共权力与公民财产权》(3人合著,排名第二)等专著2部。另发表散文、杂文、时评若干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文献爬梳与评议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分析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分析视角的选择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第四节 基本命题与写作思路 一、基本命题的提出 二、写作思路的展开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与注释说明 一、可能的创新 二、注释说明第二章 职业自由的概念:定义与诠释 第一节 职业·自由·职业自由 一、职业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自由的概念简论 三、职业自由的定义 四、职业自由:我国宪法上一项“非真正未列举权” 第二节 职业自由的主体与内容 一、职业自由的主体探讨 二、职业自由的内容界定 第三节 职业自由与邻接概念之比较——宪法权利谱系中的职业自由 一、职业自由与劳动权(工作权) 二、职业自由与营业自由 三、职业自由与结社自由 四、职业自由与平等权 五、职业自由与其他宪法权利 六、结语 本章小结第三章 职业自由的价值:意蕴与逻辑 第一节 职业自由的价值概说 一、价值的基本含义 二、职业自由的价值意蕴 三、以自由看待职业的逻辑 第二节 职业自由的伦理价值 一、职业自由本身就是价值目标 二、职业自由有助于促进人的谋生能力的拓展 三、职业自由有助于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 第三节 职业自由的经济价值 一、职业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职业自由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三、职业自由有利于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扩展和深化 四、职业自由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第四节 职业自由的社会价值 一、职业自由有助于个人融入社会 二、职业自由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 三、职业自由有助于社会结构的变迁 本章小结第四章 职业自由的限制:法理与尺度 第一节 职业自由的限制概说 一、职业自由限制的界定 二、职业自由限制的类型 三、职业自由的限制在中国法上的体现 第二节 职业自由限制的正当性基础 一、目的正当性:公共利益与家长式关怀 二、价值正当性:社会秩序与利益衡量 三、经济正当性:外部性的矫治与信息不对称的缓解 四、内在需要 五、结语 第三节 职业自由限制的合法性原则 一、法律保留原则 二、比例原则 三、正当程序原则 四、结语 本章小结第五章 职业自由的保障:目标与路径——以中国问题为中心 第一节 职业自由的入宪 一、职业自由在各国的人宪路径与在国际人权文献中的体现 二、职业自由人宪的中国意义 三、职业自由人宪的中国路线:历史回溯与当下选择 四、余论 第二节 职业自由限制立法的宪法审查 一、职业自由的宪法审查概说 二、职业自由宪法审查的判断基准:德国和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三、宪法审查对中国公民职业自由的可能保障 四、结语 第三节 职业许可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职业许可的扩展及其批评 二、当代中国职业许可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问题 三、中国职业许可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四、结语 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 一、职业自由的“质的规定性”:法治之下的职业自由 二、职业自由的理想化实现:保障与限制的均衡 三、结语:反思与超越参考文献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