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相书研究》对敦煌写本相书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展开:(1)文献考订,以第二章为主。在此前所进行的相书文本释录校注基础之上,对十二个卷号的相书残卷作出更为系统的归纳、考辨与分析,按其形式与内容,将敦煌写本相书分为五大类别,并逐项考订其性质、内容与特点。(2)文本分析,以第三、四、五章为主。相术,是通过观察人的形体外貌、声音、气色、行为举止等特征,来预测命运的一种方术,是古代先民在纷繁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试图以一种先验的方式把握命运的尝试与努力。中国相术起源甚早,春秋时期已开始流行于社会上层。相书的出现也相当早,《汉书·艺文志》中即有著录。汉唐之际的相书,仅可考知的就有近二十种,但均已亡佚。流传至今的,只有宋元及其以后的著作。敦煌遗书中保存下来的十二个卷号的古代相书写本,大都抄录于唐五代时期,它们的发现,弥补了中国术数文化中相术文献的一段空白,改变了人们由传世相书得出的隋唐时期相术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的看法,是我们了解宋前相术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料,对我们全面认识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民众信仰,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敦煌写本相书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七十多年间,虽然不时有中外学者对之有过介绍和论述,但就研究工作的总的情况来说,侧重点还主要停留在文献的初步考订和整理上。迄今为止,还未有人从整体上对这些相书文献做过较专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