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与类同:论比较哲学中的概念互诠》的主体部分来源于我的博士论文,完成于2005年。论文的写作动机最初起源于对两种比较哲学研究思路的考察。在我的导师陈少明教授建议下,我开始对两位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资深英语学者进行比较研究。这两位英语学者是英国的葛瑞汉(Angus C.Graham,1919-1991)和美国的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他们不仅在当代西方汉学界是屈指可数的领军人物,而且在当前西方汉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中占据不可跨越的地位。20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汉学家基本上将汉学与研究埃及、巴比伦等古代文明的"东方学"等同,视中国古代文明为已经沉淀凝固的化石,对于依然生存活动于这片土地上的人群和现实视而不见。相比之下,美国的早期汉学虽然具有美国文化一贯的现实性特点,但由于美国汉学的专业化程度一直落后于欧洲,总体而言,二战前的西方汉学仍然以欧洲的汉学研究为主导,具有强烈的东方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