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生存:问题和关注
儒家宗教情怀的历史表现及其特征
心安,还是理得?——从《论语》的一则语录解读儒家对道德的理解
敬畏生命:朱熹与史怀哲动物观互参
儒学与以“天”“祖”崇拜为核心的中国人宗教信仰系统的发展
明末天、儒对人世间“荼毒”问题的讨论
圣与神之间——儒学的超越观念及其实现方式
孟学仁爱之本质
生命的虚无、沉沦、悲情与觉情——当代新儒家的存在体验
敬畏之心:儒家立论与儒耶差异
第二部分 交流:动力和进路
信仰认同与宗教模式——儒耶两教的信仰认同比较
论儒耶互补的可能及机会
朱子读书法与基督教圣言诵读法的比较——儒家经典诠释的宗教学意义
以“礼”救赎:从波士顿儒家看儒教耶化与耶教儒化
第二轴心时代与耶儒关系之变迁
儒学研究的对话姿态与当代面相
论普遍之爱的可能性——儒家与基督宗教伦理观比较
从康德的至善概念到中国的自然理念信仰
公共领域中的宗教对谈、执著与互重——一个基督教的观点
第三部分 互动:过去和未来
从历史看基督教的跨文化性
内敛与超越——从起源角度看儒家伦理与基督教的不同价值取向
儒耶对话以何为本?——兼议利玛窦、何光沪关于儒教的若干论述
从多向理解与自我超越论儒耶的宗教意识、宗教对话与宗教沟通
中国哲学与神学——建构一个天地人的“关系本体论”
论“儒家的基督徒”
建构和解构:耶儒在张力中互动
第四部分 宗教、政治、社会
对于儒教之为教的社会学思考
治统与教统
朱子《家礼》之宗教意涵与礼仪之争
康有为、陈焕章与孔教会
中国伦理法与基督教精神
全球伦理与天下体系——关于人“类”未来思考范式的生成论解读
从梁潄溟的“以道德代宗教”之说看宗教对话与全球伦理
作者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