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理论理解生活:基于现象学和生命哲学的视角

理解生活:基于现象学和生命哲学的视角

理解生活:基于现象学和生命哲学的视角

定 价:¥35.00

作 者: 朱松峰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哲学总论 哲 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488910 出版时间: 2010-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字数:  

内容简介

  《理解生活:基于现象学和生命哲学的视角》的指导思想或学术旨趣,首先在于推出学术精品。通过资助出版学术精品,形成精品学术成果的园地,培育精品意识和精品氛围,提高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为繁荣国家财经、政法、管理以及人文科学研究,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作出我校应有的贡献。其次,培养学术队伍,特别是通过对一批处在“成长期”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成果予以资助推出,促进学术梯队的建设,提高学术队伍的实力与水平。再次,培育学术特色。通过资助在学术思想、学术方法以及学术见解等方面有独到和创新之处的成果,培育科研特色,力争通过努力,形成有我校特色的学术流派与学术思想体系。

作者简介

  朱松峰,1976年生于山东乐陵,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在《国外社会科学》、《世界哲学》、《哲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出版有译著《哈贝马斯:关键概念》(与杨礼银合译)。

图书目录

导论
一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思路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三 本书的写作意义和创新之处
四 本书的内容结构
第一章 海德格尔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
第一节 “实际生活经验”的“前理论”特征
一 生活自身携带着自己的“动机”和“倾向
二 自足性
三 倾向的多样性
四 世界性
五 显明性
六 浮雕性
七 向自我世界的聚焦
八 不触目性
九 意蕴性
十 境域性
十一 历史性
十二 实际性
小结
第二节 “实际生活经验”的“动荡”特征
一 对“实际生活经验”之“动荡”的指示
二 “实际生活经验”之“动荡”的基本意义
三 “没落”运动的四个特征
四 “动荡不安”是“实际生活经验”的本质
小结
第三节 通达“实际生活经验”的哲学方法——形式指引
第二章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与海德格尔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
第一节 狄尔泰论“生命
一 从生命体验出发
二 未经任何删节的经验
三 生命体验之流
四 生命把握生命
第二节 狄尔泰与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关联
一 狄尔泰为海德格尔指引了一个新的出发点
二 狄尔泰为海德格尔指示了一个前理论的生活经验领域
三 狄尔泰为海德格尔显摆了生活经验的历史性、时间性及其运动特征
四 狄尔泰为海德格尔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引
第三节 狄尔泰与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差异
一 “作为意识事实的心理生命”与“前理论的实际生活经验”
二 “作为一束欲望的心理过程之流”与“实际生活经验自身的动荡”
三 “认识论的、追复体验的解释学”与“与生活同行的解释学”
四 “永恒的形而上学意识”与“警醒的动荡不安”
小结
第三章 西美尔的“生命”哲学与海德格尔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
第一节 西美尔论“生命”
一 作为超越自身之运动的生命
二 生命与形式的冲突
三 作为形式的世界
四 现实的个体
第二节 西美尔与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关联
第三节 西美尔与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差异
小结
第四章 胡塞尔的“意识生活”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
第一节 胡塞尔论“意识生活”
一 “意向性”理论
二 “自然态度的世界”理论
三 “范畴直观”理论
四 “边缘域”思想
五 “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
六 “意识流”理论
七 “表述”理论
第二节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关联
一 胡塞尔为海德格尔摆明了一个前理论的生活体验世界的可能性
二 胡塞尔为海德格尔非理论地探讨“存在问题指出了方向”
三 胡塞尔为海德格尔摆明了一种“流动的存在”以及言说它的方式
第三节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差异
一 “纯粹意识自我”与“实际生活经验自身”
二 “反思”与“形式指线的解释学”
三 “对永恒的不懈追求”与“时刻警醒的动荡不安”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一 外文部分
二中文部分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