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

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

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

定 价:¥36.80

作 者: 马良 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205988 出版时间: 2010-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字数:  

内容简介

  《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文化危机:现代性文化历程反思;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宏观社会语境分析;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批判:意识形态传统批判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马良,男,1964年9月出生,浙江海盐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会工作系主任。曾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高校哲学、社会学等专业教育;主要研究方向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社会政策、弱势群体相关理论等。已经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

图书目录

引言 缘起于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
第一章 文化危机:现代性文化历程反思
一、视野拓展:文化概念的主客体维度
1.文化的客体功能性维度
2.文化的主体性自我意识维度
二、概念辨析:现代、现代化、现代主义、现代性
1.对“现代”概念的理解
2.对“现代化和现代主义”概念的理解
3.对“现代性”概念的理解
三、历史进程:人类理性精神发展之路
1.人类理性觉醒时期
2.人类理性独立时期
3.人类理性崇拜时期
四、路径依赖:现代性文化反思
1.现代性文化反思:理性吊诡和文化批判
2.全面检讨:四种反思的理论
第二章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一、后现代主义: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转向
1.对待后现代主义的辩证态度
2.后现代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二、人的存在方式:意识形态和人
1.“意识形态”概念的传统理解及其泛化
2.意识形态的主体性和客体性
三、人的理想寄托:“乌托邦”情结
1.道德意义上的乌托邦
2.政治意义上的乌托邦
3.文化意义上的乌托邦
四、理论轨迹: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阐释学
1.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
2.詹姆逊学术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三章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宏观社会语境分析
一、全球化哲学语境:“后现代”的历史解释
1.全球化发展的理论研究
2.“后现代”的历史解释
二、社会基础的变革:世界政治新秩序下的马克思主义
1.后现代主义的宏观社会背景
2.新秩序下各种新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三、意识形态理论的论辩:终结论及其理论发展
第四章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批判:意识形态传统批判
一、从托拉西到黑格尔: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理论的元批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1.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元批判
三、思维中的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批判
1.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
2.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生命力
3.思维中的辩证法:彻底批判的意识形态理论
四、批判的批判:错误意识、领导权和文化物化
1.错误意识和科学意识的对立
2.领导权或阶级统治合法性(进步和反动的对立)
3.物化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五、批判的转向:从文化批判到语言批判
1.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
2.阿尔图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
3.支配权的意识形态
4.语言上异化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五章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建:意识形态阐释学
一、文化的阐释模式:后现代意识形态理论
1.对“文化和阐释模式”的理解
2.对后现代意识形态及其作用的理解
二、三大基本原则: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1.叙事和阐释相统一的原则
2.总体化的原则
3.形式辩证法的原则
三、文本阐释困境:文本阐释的意识形态性
1.对文本阐释模式的评价
2.基督教经典阐释的启示
3.文本阐释的“三个视域”
四、历史阐释困境:历史阐释的意识形态性
1.历史主义的困境
2.四种传统解决“困境”的方法
3.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法
第六章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证: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
一、文化主导逻辑:生产方式逻辑的重新读解
1.文化分期思想的形成
2.里斯曼的《孤独的人群》的影响
二、文化分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阐释学
1.现实主义的意识形态问题
2.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问题
三、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四、超越后现代主义:认知测绘理论
结语 现代性和意识形态性
附录 论中国文化对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和理论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