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理论重构——崇高的特质与消解
第一节 情感主义德性与崇高的美学根源
一、什么是情感主义德性
二、情感主义德性的两个路向:尼采与柏格森
三、崇高:情感主义德性的高级产物
四、“十七年”英雄:集体主义泥土中开出的激情之花
第二节 审美的轮回:从崇高、优美到滑稽
一、从悲剧到喜剧:马克思的科学断言
二、从崇高到浪漫:黑格尔的艺术史观
第三节 西方:古希腊到后现代的大轮回
一、古希腊时代的英雄赞歌
二、古典的优美艺术
三、现代时期:优美到滑稽(丑)的过渡
四、走向后现代:滑稽与解构的游乐场
第四节 中国:唐诗到元曲的蜕变
一、始于崇高的唐诗
二、日渐优美的宋词
三、通俗滑稽的元散曲
第五节 新中国审美文化的变迁
第一章 建国十七年:崇高风格的兴起与繁盛
第一节 集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谐奏
第二节 时代大批判:以集体主义与英雄主义之名
一、《武训传》:当个人苦行主义遭遇集体主义
二、俞平伯与《红楼梦》研究:自然——人道主义与英雄主义的对垒
三、“主观战斗精神”:神性时代,一个人的悲剧
四、批判的余波
第三节 崇高的颂歌:英雄时代十七年
一、、银屏上的群像
二、作家笔下的英雄
三、唱响时代的颂歌
四、画出昂扬的情怀
五、英雄气概:从帝王将相到红色评书
第四节 庄严与偏执共存的崇高期
第二章 “文革”十年:崇高风格登峰造极
第一节 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异化
第二节 革命样板戏的兴盛与“三突出”的破产
第三节 崇高的偏至
第四节 “高、大、全”的舞台
一、异化的电影英雄
二、红太阳颂歌
三、要画得“红、光、亮”
第五节 解构崇高“三部曲”
第三章 80年代:崇高根基的颠覆与优美的崛起
第一节 从情感主义时代到理性主义时代
第二节 变“神化”为“人化”的大讨论
一、“人性”是什么
二、从“写真实”到“表现自我”
三、文学的主体性
第三节 人性回归:纯朴时代的优美颂歌
一、文学:回到“人”,回到“人性”
二、电影:揭开真实“人”的生活
三、音乐:“那就是我”,“小小的我”
四、绘画:从唯美到先锋
第四节 易逝的美:优美何以如此短暂
一、人的崛起与崇高的退场
二、“文学是人学”观念的历史困局
第四章 90年代:崇高、优美退潮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第一节 市场经济对私有的肯定
第二节 人文精神失落与大众文化的崛起
一、“人文精神”大讨论
二、大众文化的春天
三、王朔:市民社会“第一位文化代言人”
四、《废都》:贾平凹对精英文学的倒戈
五、莫言与《丰乳肥臀》:女性身体的力量
第三节 转型期:情感主义德性再次登场
一、传统理智主义德性:要有“明智”的选择
二、当代情感主义德性:自我情感的天堂
三、情感主义德性的积极面
四、情感主义德性影响的多重性
五、“群体性崇高”:游荡在背离社会与凝聚团体之间
第五章 走向新世纪:滑稽与解构时代的来临
第一节 滑稽:将人生有价值的解构给人看
第二节 滑稽时代众生相
一、关于英雄的笑话
二、滑稽歌风:从《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到《芙蓉姐夫》
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当“恶搞”成为时尚
四、传统社会的无力反击
第三节 “韩白之争”:新情感主义的暴力
第六章 崇高的迷失与重生
第一节 重叙崇高:当代主流艺术的困境
第二节 主流艺术与开放道德
一、是“抱负”而不是“义务”:柏格森眼里的开放道德
二、当前国内主旋律影视剧的通病:封闭道德一统天下
三、开放道德在主旋律影视剧中如何可能
第三节 新情感主义时代:我们可以塑造怎样的英雄
一、李云龙:一场对于英雄的无情解构
二、余则成:英雄时代的美好回忆
三、顺溜:新情感主义时代的英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