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少年法庭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升少年审判法官的司法能力,研究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规律,我们编撰了《未成年人审判精要》一书。《法官智库丛书(16):未成年人审判精要》的特点如下:一是全面体现未成年人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工作,充分反映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的整体状况;二是注重体现未成年人审判实务与司法理论的结合,使未成年人审判理论根植于实践的沃土,实务中浸润着理论的底蕴;三是具体体现上海经验与全国经验的融合,未成年人审判虽起源于上海,但本书并不局限于对上海经验的总结,而是全方位地展示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成果之精华;四是力图体现国内实践与国际准则的比较分析,各国少年司法制度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日益密切,呈现出逐渐趋同的发展态势,本书阐述了我国在少年司法实践中,对践行联合国少年司法准则等国际公约的探索;五是融会体现历史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结合,本书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立足于对未成年人审判的现实描绘,兼容未成年人审判历史沿革与未来展望。《法官智库丛书(16):未成年人审判精要》在体例上分为四编:第一编为导论共三章,主要论述未成年人审判的概念、特征、目的、任务、管理和基本理念;介绍中外未成年人审判制度和联合国少年司法准则等概况。第二编为程序编共四章,主要阐述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原则、制度以及我们对相关程序的探索。第三编为实体编共三章,探究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疑难问题认定和刑罚适用,以及未成年人民事常见案件的审理要点。第四编为少年法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共三章,以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切入点,着重介绍少年法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路径,并对创建少年法院的愿景进行论证。需要说明的是,《法官智库丛书(16):未成年人审判精要》采用了审判实践中大量真实案例,鉴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以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目的,我们隐去了未成年人真实名字。“少年审判”、“少年司法”等词在我国法律界已沿用多年,成为习惯性用语,因此,少年司法诞生之初沿用至今的这些习惯用语在本书中仍然使用,但在书名、章节、标题中我们已采用更为贴切的“未成年人审判”、“未成年人审判制度”、“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未成年人民事诉讼”、“未成年人权益”等词语。另外,联合国少年司法准则中使用了“儿童”的概念,本书相应的章节中也作了界定和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