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

定 价:¥58.00

作 者: 肖新发 著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16058131 出版时间: 2008-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599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为切入点,着力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发展轨迹,重点探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重大理论的发展与实践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其目的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深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轨迹》适应当前党中内正在大力推进的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需要,力图为此尽点绵薄之力,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肖新发,男,1953年7月生,教授,湖北天门人。197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专业,先后两次在武汉大学进修硕士学位课程和做访问学者。现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兼任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湖北省逻辑学会理事。1994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学校优秀教师奖。2006年被授予湖北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被授予湖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3年以来,先后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湖北省教师教育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课题《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发展观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重点难点研究》等的研究任务。出版的论著主要有:《哲学教和学的艺术》(1989)、《认识真理逻辑》(1991)、《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1993)、《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研究》(与张巨、青合著,1995)、《邓小平科技思想与应用——开创中国科技新世纪》(与张巨青合著,1996)、《科学真理的困惑与解读》(与汪信砚合著,1998)、《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方法研究》(与张巨青合著,1998)、《邓小平社会结构理论研究》(二人合著,第一作者,2000)、《“三个代表”与教育》(三人合著,第一作者,200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主编,2003)。另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江汉论坛》、《武汉大学学报》、《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

图书目录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事求是:构建实践理念的基石
思想方法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个性特色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自我意识与主体能动性
感觉·感性认识·两条认识路线
知性: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主义
解读非理性的认识论意义
认识的真理性与质量辩证法
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真理标准的检验
真理与价值统一关系论纲
评价要素论
论思维方式变革的根源、功能和进路
论交往的特质与功能
思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寓意
目的理性与工具理性关系的现实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及其发展取向
论卢卡奇的“总体观一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和趋势
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学术本质与表现形式
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方式及其伟力
邓小平思想方法的主要特色
论邓小平的社会实践观
邓小平社会结构理论探析
论邓小平优化政治结构的理论视野
社会主义制度与历史发展规律
——兼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
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论邓小平党建理论的辩证视角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论邓小平的人才结构理论
论邓小平科技与教育同步发展理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科教理论的思想前提、实践基础及归宿
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指导意义
论邓小平的素质教育观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体观探析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教育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与“三个文明”建设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特征与路向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政治文明主客体及其关系的唯物史观意蕴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政治交往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人的全面发展
“四位一体”发展观念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辩证矛盾观的解读路径与和谐社会观的理论创新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政治文明的统一
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教学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张力
——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走向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探析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