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党政读物领导干部读经典(全两箱)

领导干部读经典(全两箱)

领导干部读经典(全两箱)

定 价:¥2511.80

作 者: 蔡元培 等 著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600620029 出版时间: 2008-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著有《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早年提倡变法,晚年不谈政治,专务著述讲学,亦研究佛学,为武昌佛学院第一任董事长。蒋维乔,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佛学家,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秀才。著有《孔子与释迦》、《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等。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祖籍广东揭阳。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孟森,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为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后并入武进县)。十四岁就学于当地名师周载帆,以应科举之试。时孟森于制艺(八股文)外,开始着意于学术、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发展。嗣后又赴日本留学,进一步接受了西方近代学术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并于其后撰写翻译了一些有关法学及经济学的著作。中年时,孟森作幕广西龙江兵备道,又为著名实业家张謇亲近幕友。他留心于地方政治经济现状,曾参与了清末立宪运动。

图书目录

《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目录
出版说明
上部 中国伦理学史
序例
绪论
第一期 先秦创始时代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第三章 孔子
第四章 子思
第五章 孟子
第六章 荀子
第七章 老子
第八章 庄子
第九章 许行
第十章 墨子
第十一章 管子
第十二章 商君
第十三章 韩非子
第一期 结论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淮南子
第三章 董仲舒
第四章 扬雄
第五章 王充
第六章 清谈家之人生观
第七章 韩愈
第八章 李翱
第二期 结论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王荆公
第三章 邵康节
第四章 周濂溪
第五章 张横渠
第六章 程明道
第七章 程伊山
第八章 程门大弟子
第九章 朱晦庵
第十章 陆象山
第十一章 杨慈湖
第十二章 王阳明
第三期 结论
下部 中学修身教科书
例言
上篇
第一章 修己
第二章 家族
第三章 社会
第四章 国家
第五章 职业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良心论
第三章 理想论
第四章 本务论
第五章 德论
第六章 结论
编后记
梁启超谈佛学
许地山傅勤家论道
孟森讲大清帝国
陈柱讲诸子
王国维讲词曲
陈衍谈诗话
薛砺若谈宋词
梁启超评王安石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