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制度的立法基础与路径选择》力图从多学科的角度,对我国农地制度的研究作出总结,以完善现行法律制度为目的,以立法基础为研究重点,探讨了农地制度立法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从而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作出贡献。《中国农地制度的立法基础与路径选择》共由9章组成。第1章是导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立法是构造农地制度的源头。一个国家农地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受该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从立法的角度完善农地制度,必须充分借鉴政治学者、经济学者、社会学者和法律学者对农地制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农地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第2章介绍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土地私有制存在,但对于土地这种特殊的物权客体来说,土地的国家所有制仍然占主导地位,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特征。在我国当代社会,实行土地私有制,不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台湾地区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成功,并不能成为21世纪的中国大陆效仿的理由。评价一种制度的绩效应当考察该制度形成的条件和背景,不能简单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土地制度的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