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肇论》研究的回顾
二 本书基本意旨与主体内容
第一章 《肇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肇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肇论》产生的思想背景
一 魏晋玄学的展开
二 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
第二章 《肇论》思想意旨——“空”
第一节 僧肇的般若思维方法
一 中道思想
二 无分别观念
三 二谛理论
四 遮诠法
五 空的观念
第二节 “智空”——《般若无知论》要旨
一 《般若无知论》研究现状
二 《般若无知论》要旨——“智空”
第三节 “法空”之“真谛法空——《不真空论》要旨
一 《不真空论》研究现状
二 《不真空论》要旨——“真谛法空”
第四节 “法空”之“俗谛法空”——《物不迁论》要旨
一 《物不迂论》研究现状
二 《物不迁论》要旨——“俗谛法空”
第五节 “智法俱同一空”——《涅槃无名论》要旨
一 《涅槃无名论》的研究现状
二 《涅槃无名论》要旨——“智法俱同一空”(“果空”)
第六节 《肇论》思想的地位
第三章 南北朝时期的《肇论》思想注疏
第一节 南北朝《肇论》思想注疏背景
第二节 《肇论疏》的作者问题
第三节 《肇论疏》的版本问题
第四节 《肇论疏》的基本内容——以“佛性妙有”论“空
一 “大顿悟”与“小顿悟”
二 “本有”与“始有”
三 “正因”、“正果”与“缘因”、“缘果”
四 “正感”与“傍感”
五 “妙有妙无”与“非有非无”
第五节 《肇论疏》的体用观
第六节 《肇论疏》对般若实相学的融合
一 “二谛”
二 中道
三 毕竟空
四 无所得
五 般若论辩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肇论》思想注疏
第一节 隋唐《肇论》思想注疏背景
第二节 元康其人其学
第三节 元康《肇论疏》在日本的流传
第四节 文本诠释和哲学诠释相结合的元康《肇论疏》
一 文本诠释——探究僧肇原本心理意向
二 哲学诠释——以“教、理、境、智”论“空”
第五章 宋明时期的《肇论》思想注疏
第一节 宋明《肇论》思想注疏背景
一 宋明佛教的诸宗融合
二 宋明佛教的“三教合一”
第二节 宋·遵式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一法印之心”论“空”
一 遵式其人其学
二 遵式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一法印之心”论“空”
三 遵式对《肇论》的整体理解
四 遵式《肇论》诠释中对华严宗、唯识宗的融会
第三节 宋·净源的《肇论》思想注疏——以“真心”论“空
一 净源其人其学
二 净源的《肇论》思想注疏——以“真心”论“空”
三 净源《肇论》诠释的特征
第四节 元·文才《肇论》思想注疏——以“一真法界”论“空”
一 文才其人其学
二 文才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一真法界”论“空”
三 文才《肇论》诠释中对禅宗、天台宗和唯识宗的融会
第五节 明·德清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三“心”论“空”
一 德清其人其学
二 德清对《肇论》的总体把握
三 德清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三“心”论“空”
结语:从《肇论》注疏的发展演进看佛教
中国化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