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软实力硬武器:改变世界的社会科学创新

软实力硬武器:改变世界的社会科学创新

软实力硬武器:改变世界的社会科学创新

定 价:¥18.00

作 者: 黄建国 著
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900567 出版时间: 2009-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字数: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地球村、全球通,同凉热、同此心,交水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流中有合作,融合中有交锋。在严峻的挑战、激烈的竞争中,我们要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性,既需要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等硬实力,也需要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实力。有人认为,没有13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就不会在神学统治的黑暗中迎来新世纪的曙光;没有17至18世纪英法等国的启蒙思想家,就没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历史反复证明,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人手呢?要从科学和教育人手。

作者简介

暂缺《软实力硬武器:改变世界的社会科学创新》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序言
Ⅰ “新”从何而来
1.1 话说社会科学创新
德国伟大诗人海涅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社会科学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思想灵魂,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的鲜活社会实践是其取之不尽的源泉。
1.2 彰显中国特色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的特点,带来了社会科学独特的民族色彩。我们要走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3 探索“庐山真面目”
科学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但实践是第一需要。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先要有“新”环境
2.1 创新需要综合环境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这里的“时势”就是指环境。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直接影响着社会科学创新。
2.2 创新环境的优化
尤厄特曾经说过,无人能事先预言别人头脑中产生出什么,也无人能强制人们产生出新的想法。他们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对创造性的努力提供有利的环境。
2.3 把握两个着力点
社会科学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的主体性活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科学创新的人才和经费保障体系,完善其激励机制,就可能使创新人才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Ⅱ 何处有“新”意
3.1 首先是要解放思想
一切思想和理论,都是一种历史、一种环境的产物。什么时候能够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开拓进取,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创新和发展;什么时候僵化保守,因循守旧,违背规律,脱离实际,什么时候就停步不前。
3.2 “众里寻她千百度”
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体系的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社会科学基本原理的创新,其次是具体社会科学的进步,再后是其管理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的提高。
3.3 “百花齐放”展新姿
从形式上说,社会科学创新的模式有多种:内容的更新、形式的改变是一种创新;新体系的创建和局部的改进也是一种创新;质的飞跃和量的积累变化也是一种创新。
Ⅲ 如何才出“新”
4.1 预防“不良并发症”必须坚持的原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创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外在创新与内在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2 创新要讲究方法
方法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新形态。方法创新即提出与前人不同的研究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中。在西方国家,创新研究方法形式多样,如结构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法等。
4.3 走不寻常路
找“缺点”、“弱点”、“矛盾”,挑“刺”,善于“整合”,发现“新大陆”,“独树一帜”,都是好办法。
Ⅳ 靠谁来出“新”
5.1 政府“搭台”一构建社会科学创新平台
创新需要先进和发达的研究平台作支撑。“平台”既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制度支撑体系,又是基本软硬件的集合,它具有公共和共用的服务性质。
5.2 社会“伴奏”一提供创新发展条件
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5.3 人才“唱戏”一创造精品佳作
只有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来“领唱”,社会科学事业才能大繁荣大发展。
Ⅴ “新”路走向何方
6.1 新的发展趋势
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应用性的增强正在影响着社会科学结构体系的演进。社会科学在应用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社会技术”,已成为现代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6.2 新的范式转换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要求在宏大趋势与专注细节、简单性与复杂性、事实与价值、真理性与合理性、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实证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之间保持张力。
6.3 新的发展思路
新世纪新阶段,推进社会科学创新就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构建创新的长效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的科研运行机制,创立鼓励创新的法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