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巫山新城区地质环境与移民建设利用对策》是一系列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共6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系统介绍了巫山县城区的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格架及小构造形式等一系列地质背景条件;②首次提出了“破碎岩体”的全新概念和理论,论述了巫山县整个城区“破碎岩体”的组成、特点及分布,分析了“破碎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发展演化趋势,总结了巫山县城区滑坡群的成因类型与作用机制,并合理解释了整个新城区破碎岩体的特点及其与后期滑坡改造的关系;③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论证了“巫山黄土”基本上属冲积形成,解决了数十年来的争论;④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探讨,提出了优化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措施,采用神经网络法对“破碎岩体”的可灌浆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及实例分析,建立了可灌浆性分析指标体系;⑤对新城区场地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合理分区与评价,通过巫山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已有库岸防护工程、典型滑坡防治工程的有效性分析,采用优化设计理论,进行了治理效果评价,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破碎岩体”的概念和理论为三峡库区巴东、巫山、奉节3县移民迁建和土地利用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问题的根本解决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三峡库区移民顺利安置和社会稳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指导了上述地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护)工作,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