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以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更大的自然风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并对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开发气象预报预测和灾害预警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都作出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下发了五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2008年6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也指出,要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纳入全社会科普活动,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近年来,中国气象局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始终坚持做好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气象科普工作,积极动员全部门力量,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面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为牵引,着力发展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充分发挥气象预报预警、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保障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和作用。在中国气象局科普专项支持下,中国气象学会和气象出版社组织气象科普专家编写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系列丛书》,该套丛书针对我国现代农业、农村、农民的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气象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影响出发,突出气象服务与防灾的重点,以期把气象防灾科普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以增强农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科学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该丛书面向农村、农民群众普及各类气象灾害常识和防御要点,针对性强、通俗易懂,将通过“农家书屋”工程等渠道向全国发放。中国气象局将不断努力,在逐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科学意识和提高农民群众气象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气象部门的应有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