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思路
第一节 宁南旱区基本情况
一、气候资源
二、土地资源
三、水资源
四、生物资源
五、社会经济条件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一、旱作农业是本区农业的主体
二、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
三、农牧结合是宁南旱区农业发展的根本取向
四、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给程度低而不稳
五、农业发展进程滞后
第三节 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作物结构不合理
二、自然灾害频繁
三、土地用养失调、生产力低下
四、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五、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库容萎缩
六、扬黄扩灌用水与供水错位矛盾突出
第四节 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面积大
二、径流产沙模数大、丰枯交替不均
三、植被覆盖度低、生态修复难度大
四、耕地质量差、限制因素多
第五节 研究工作思路
一、立项依据及目的意义
二、确立与宁南旱区资源存在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框架
三、确立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技术创新
四、技术路线及总体目标
第二章 主要研究结果
第一节 宁南旱区于旱发生规律及干旱预测
一、宁南旱区降水基本特征
二、宁南旱区干旱气候规律
三、干旱气候特征及振动
四、农田土壤水分生态循环及变化规律
五、干旱气候预测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 宁南旱区农田作物种群水分生态适应性评价
一、旱地作物生产与水分资源的关系
二、旱地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平衡特征
三、旱地主要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判定
第三节 宁南旱区农田作物水分生产潜力研究
一、旱地作物水分生产潜力及研究方法
二、宁南旱区农田作物应能实现的水分生产潜力
三、宁南山区农田作物水分生产潜力主要制约因素及应对
第四节 宁南半干旱区节水型农业生产结构的组建
一、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整体结构
二、利于农田水分整体效益粮食作物合理配置
三、强化物质循环的地力培养
四、节水型农业生产结构的产值及生产力
第五节 宁南旱区稳定型种植结构决策优化
一、宁南旱区种植结构现状及调整方向
二、旱区种植结构优化调控的原则
三、宁南旱区稳定型种植结构的决策及目标确定
四、稳定型种植结构的生产应用与效果检验
五、旱区稳定型种植结构生产决策方案
第三章 研究工作专论
第一节 旱区农业发展战略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我国农业整体发展中若干的问题探讨
我国气候干暖趋势及农业水分生产力的增进
中国北方旱区综合研究开发与示范工程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海原)治理与发展
关注旱区农业发展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
我国旱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与国家粮食安全
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潜力与粮食生产发展战略探讨
宁南旱区粮食生产与降水丰歉年景划分
固原地区清水河流域粮食自给能力系统分析
第二节 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及开发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一半湿润地区旱作农田降水生产潜力及开发途径
黄土高原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西北黄土高原降水生产潜力开发专家咨询系统研究
宁南山区旱作农田贮水状况与主要作物生产力关系的探讨
宁南旱区作物降水生产潜力及其适度开发研究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糜子田水分动态与平衡研究
紫花苜蓿的生产潜力研究
宁南旱区农田作物生产潜力综合评价及其开发对策
中国北方旱区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增进途径研究
固原半干旱黄土区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
灰色灾变理论在宁南山区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旱作农田改土截流蓄水种植沟耕作技术研究
垄沟集水种植对土壤有效蓄水量及谷子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
宁南半干旱地区旱地作物气候适应性分析
宁南黄土丘陵区旱地作物水分平衡特征与水分生态适应性研究
第三节 节水型农业结构的优化及效益分析
宁南半干旱区节水型农牧业优化结构的组建及效益
宁南旱作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黄土高原种植业三元结构的几个问题
宁南半干旱区农业结构调整效益分析及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
宁南旱作农区应变型种植结构决策系统的建立及效益
宁南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第四节 旱区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及产业化
论宁南旱区农业技术
发挥我国西部地域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宁南山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宁南山区农业持续能力及持续发展
宁南旱区农业抗旱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及应对
宁南旱区抗旱应灾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
宁南山区加快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探讨
第五节 旱区苜蓰草业基地组建与畜牧业发展
黄土高原苜蓿草业基地组建的可行性分析
草畜产业一体化是构建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农业的战略选择
宁南山区苜蓿产业化生产浅析
宁南旱区主体畜牧业——牛羊的发展探讨
西部开发中宁南旱区畜牧业的发展战略——以海原县为例
旱地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宁南山区旱作草田——紫花苜蓿产草量与贮水降水生产效率的测定
宁南山区旱地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及产量动态研究
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沟垄集水种植技术对苜蓿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宁南旱区草粮轮作系统中紫花苜蓿适宜利用年限研究
宁南山区旱地苜蓿沟垄集水种植生物群体生长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宁南山区紫花苜蓿土壤干层水分动态及草粮轮作恢复效应
第四章 获奖成果及实践效益
第一节 主要科研成果、结论及创新点
一、固原半干旱旱作农区农业结构改革及优化方案
二、固原半干旱黄土区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及绿肥对地力影响的研究
三、陕、宁黄土高原农业结构调整及效益研究
四、宁南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农业生产结构
五、坡耕地改土截流蓄水保墒种植沟耕作技术研究
六、宁南稳定型种植制度研究
七、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
第二节 陶庄-海原模式示范区整体效益评价
一、陶庄节水型农牧生产结构在示范区的成效
二、稳定型种植结构的示范成效
第三节 陶庄-海原种植结构模式在宁南旱区的实践
一、陶庄-海原模式在宁南旱区的推广
二、陶庄-海原模式在宁南旱区的实践成效
三、陶庄-海原模式的社会效应
第四节 宁南旱区农业发展前景看好
一、“八大基地”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的作用
二、宁南山区农业发展的成效
三、发挥地域优势、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