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类血型的发现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
第三节 白细胞、血小板血型抗原
第四节 近代免疫血液学的发展
第五节 输血相关疾病
第六节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
第二章 献血
第一节 献血前咨询及健康征询
第二节 体格检查
第三节 血液检测及标准
第三章 血液的采集
第一节 采血的环境要求
第二节 采血前的准备
第三节 采血操作
第四节 献血护理
第五节 献血反应及其处理
第六节 采血后献血者的生理恢复
第四章 免疫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 血型
第二节 血型抗原
第三节 血型抗体
第四节 补体系统
第五节 抗原、抗体反应基础
第五章 血型遗传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遗传学三大定律
第三节 血型的遗传方式
第四节 血型群体遗传学
第六章 红细胞血型
第一节 Hh血型系统
第二节 AB0血型系统
第三节 Lewis血型系统
第四节 Rh血型系统
第五节 MNS血型系统
第六节 其他血型系统
第七节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
第七章 血清蛋白型和红细胞酶型
第一节 血清蛋白型
第二节 红细胞酶型
第八章 新生儿溶血病及其检测
第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与血清学检查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与预防
第九章 白细胞血型
第一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HLA抗原分子结构和基因结构
第三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第四节 HI。A的命名
第五节 HLA抗原在人体中的分布
第六节 HLA的遗传学与多态性
第七节 HLA分型技术
第八节 HLA抗体、抗体检测及抗体的交叉反应组
第九节 HLA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十节 粒细胞血型
第十一节 STR与医学应用
第十章 血小板血型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同种免疫与血小板输注
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第十一章 血液成分制备
第一节 全血
第二节 红细胞成分制备
第三节 血小板成分制备
第四节 白细胞制品
第五节 造血干细胞制备
第六节 血液非细胞成分的制备
第十二章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
第一节 全血的保存
第二节 红细胞的保存
第三节 保存血的肉眼观察和临床应用
第四节 血液的冷冻保存
第五节 血小板的保存
第六节 造血干细胞的保存
第七节 白细胞的保存
第八节 血浆的保存
第九节 冷沉淀的保存
第十节 血液及其成分的领发和报废
第十一节 血液贮存及运输的基本要求
第十三章 输血相关传染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
第三节 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
第四节 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他疾病
第十四章 质量控制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节 采血及其成分血制备的质量控制
第三节 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血液检测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原辅材料质量控制
第六节 仪器设备质量控制
第七节 工艺卫生质量控制(消毒监测与管理)
第十五章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第一节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血液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验证
第三节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的种类
第四节 用于血浆蛋白制品的病毒灭活/去除方法及其机制
第五节 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机制
第六节 血细胞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机制
第七节 病毒灭活效力的综合评估
第十六章 基因治疗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定义及治疗方略
第二节 基因转移载体
第三节 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和可调控性
第四节 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
第十七章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技术
第一节 血液标本
第二节 盐水介质凝集试验
第三节 胶体介质凝集试验
第四节 酶处理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
第六节 微柱凝胶试验技术
第七节 凝聚胺的应用
第八节 抗体效价滴定
第九节 吸收放散试验
第十节 凝集抑制试验
第十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
附录1 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与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
附录2 Fisher概率计算
英汉对照词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