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道》在古代称为“教化”。《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的“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德育”,故历来受到统治者及社会各界的重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教育目标是按“智、德、体、美”这样一种顺序表述的。大约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学校教育便开始将德育置于“首位”,复又受到空前的重视。正如许多人看到的那样,虽然“德育”在认识上被提高到“首位”,但在教育实践中这种认识往往不能到位,学校德育的实效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并屡屡受到责难。究其原因,当然有很多,譬如应试教育久盛不衰,譬如办学思想不够端正,譬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传统观念的顽固作祟。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德育自身的科学研究与系统探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德育有“道”,德育有其独特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