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发展的新驱动力 1
1.1 城市的形成与现代化 2
1.1.1 城市的形成 2
1.1.2 城市的职能 3
1.1.3 城市的现代化 4
1.2 现代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6
1.2.1 城市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6
1.2.2 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7
1.3 现代城市发展的新驱动力 12
1.3.1 现代城市发展要素 12
1.3.2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驱动力 13第二章 智慧城市理念的发展与创新 16
2.1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16
2.1.1 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 16
2.1.2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17
2.2 国内外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发展 19
2.2.1 国外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发展 19
2.2.2 国内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发展 23
2.3 智慧城市顶层思维理念 25
2.3.1 顶层设计的目标和思路 25
2.3.2 顶层设计的总体架构 28
2.3.3 智慧城市的顶层平台 30
2.4 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31
2.4.1 以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为关键 31
2.4.2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 32
2.4.3 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品质为目标 33第三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技术 34
3.1 数据应用技术 35
3.1.1 数据存储 35
3.1.2 数据处理 38
3.1.3 数据传输 39
3.1.4 数据共享 39
3.1.5 数据挖掘 40
3.2 智能分析技术 41
3.2.1 人工智能与知识发现 41
3.2.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43
3.3 虚拟模型技术 44
3.3.1 4D融合 44
3.3.2 3S一体化 45
3.3.3 信息匹配 45
3.3.4 虚拟仿真 45
3.3.5 信息模型 48
3.4 网络应用技术 49
3.4.1 物联网 49
3.4.2 云计算 52
3.4.3 未来网络技术 56第四章 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模式 59
4.1 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探索历程 59
4.1.1 构建战略设想 59
4.1.2 探索建设模式 62
4.1.3 全面快速推进 64
4.2 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资源条件 66
4.2.1 科教人才资源丰富 66
4.2.2 智慧产业蓬勃发展 68
4.2.3 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 75
4.2.4 信息化发展环境优良 76
4.3 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创新模式 79
4.3.1 先进的智慧南京建设模式 79
4.3.2 务实的智慧南京建设路径 79
4.3.3 特色的智慧南京运营模式 82第五章 敏捷感知的智慧南京信息基础设施 85
5.1 无缝覆盖的网络建设 85
5.1.1 城市光网 85
5.1.2 无线城市 88
5.1.3 三网融合 94
5.2 全面感知的城市触角 96
5.2.1 视频图像感知 96
5.2.2 智能卡感知 96
5.2.3 遥感定位感知 96
5.2.4 社交媒体感知 97第六章 睿智畅行的智慧南京“两卡”工程 99
6.1 城市品质对信息载体的新要求 99
6.1.1 提升城市品质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99
6.1.2 信息载体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有效支撑 100
6.1.3 南京城市品质提升对信息载体的新要求 102
6.2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南京市民卡 103
6.2.1 国内其他城市的实践 103
6.2.2 国内领先的南京市民卡工程 105
6.2.3 基于南京市民卡的智慧应用 107
6.2.4 南京市民卡未来的延伸应用 110
6.3 提升城市管理品质的南京车辆智能卡 111
6.3.1 南京车辆智能卡产生背景 111
6.3.2 先行先试的南京车辆智能卡工程 112
6.3.3 基于南京车辆智能卡的智慧应用 114
6.3.4 南京车辆智能卡未来的延伸应用 117第七章 协同融合的智慧南京信息资源整合 120
7.1 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20
7.1.1 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问题思考 120
7.1.2 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122
7.2 承载信息资源整合的南京政务数据中心 125
7.2.1 南京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挑战和驱动力 126
7.2.2 南京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130
7.2.3 南京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良好基础条件 132
7.2.4 南京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 135
7.2.5 南京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初显成效 140
7.3 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南京“四库”工程 141
7.3.1 整合的人口信息数据库 143
7.3.2 完备的企业信息数据库 144
7.3.3 汇聚的政府信息数据库 145
7.3.4 齐全的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库 146第八章 基于SCP架构的智慧南京综合管理运行与服务平台 147
8.1 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 147
8.1.1 平台建设的出发点 147
8.1.2 平台建设的作用 148
8.1.3 平台建设的目标 148
8.1.4 平台建设的推进步骤 149
8.2 独创的SCP平台架构 151
8.2.1 SCP平台架构的形成 152
8.2.2 SCP平台架构的结构模型 153
8.2.3 SCP平台架构的功能模型 155
8.3 全面的平台建设内容 161
8.3.1 城市运行管理监控综合指标分析 161
8.3.2 资源综合展示及管理 163
8.3.3 交通领域智能应用 164
8.3.4 环保领域智能应用 164
8.3.5 城市协同管理应用 165
8.3.6 智慧综合政务应用 167
8.4 科学的平台建设方案 168
8.4.1 资源共享子平台(SR) 169
8.4.2 协同管理子平台(CM) 170
8.4.3 聚合应用子平台(PA) 172
8.4.4 资源体系解构工具(SDT) 174
8.4.5 城市资源线索工具(RRT) 175
8.4.6 泛在信息网络(UN) 175第九章 交互体验的智慧南京展示窗口 177
9.1 建设国内最好的智慧南京中心 177
9.1.1 建设背景 177
9.1.2 总体定位 177
9.1.3 主要范围 178
9.2 互动融合的智慧南京展示中心 179
9.2.1 总体定位 179
9.2.2 展示内容 180
9.3 政府与公众互动的城市智能门户 183
9.3.1 建设目标 184
9.3.2 总体定位 184
9.3.3 主要功能 185第十章 智慧城市建设的展望 188
10.1 智慧南京建设未来的思考 188
10.2 智慧城市建设展望 189附录:南京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文件一览 191
附件1: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12(节选) 191
附件2: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无线宽带城市的意见 203
附件3:南京市政府关于推进市民卡项目建设的意见 206
附件4: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南京信息服务业的意见 209
附件5: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政务数据中心的意见 213
附件6: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智能交通项目建设的意见 216
附件7: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22参考文献 227
后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