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同样提出要求“了解不同地域的人以及风俗与文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奉贤区南中路幼儿园从2000年就开始致力于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并将其作为幼儿园的一条个性化发展之路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不断地探索发展。在历时8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2-6岁一整套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的园本化课程,并将其作为“选择性课程”对“共同性课程”的补充。将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民间游戏和民间音乐等以主题和分主题的形式融入新课程中,比如:小班《玩游戏》中的“跳格子”、“小老鼠上灯台”、“炒黄豆”、“山上有个木头人”等就是与新教材主题《我的幼儿园》中二级主题“你玩我玩大家玩”配套使用,并且提供了“小八腊子开会喽”这样既富有童趣又具有很浓厚的民间色彩的沪语儿歌;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与新课程有机结合,比如:大班《中国韵》中的“百家姓”、“四大发明”、“文房四宝”、“弟子规”等就是新教材主题《我是中国人》的有效补充和学习材料。《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强调每个教育活动在设计上的高品质,具有明显的易操作性。此书中汇集的许多优秀民俗活动方案,体现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际的有机结合,力求使理念具体化,成为幼儿教师们便于掌握的、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如,将民俗课程与新课程的主题有机结合,在新课程中渗透民俗文化教育,对新课程进行更为深入的补充和诠释等等,而且还适应幼儿园教师的普遍需求,把课程教案按托、小、中、大班分别进行汇编,通过淡化结果,注重活动过程,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预设性和生成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