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认真刻苦。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il!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1ti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悟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其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