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1874—1939)是中华民国史上北洋系政治军事集团统治时期的佼佼者。他于维新运动走向高潮时以秀才的英姿投入沙场军界,并渐由偏稗荐跻将帅,位极人臣。1918年8月2日,吴佩孚首次从湖南衡阳前敌通电“罢战主和”、“撤防北归”,返旆北指,责师抗上,兴兵问罪,提倡全国一体罢战,反对分裂,实现和平统一,是其第一次义举和政治亮相,影响巨大,意义深远,从而获得全国赞誉。1920年7月17日,倒皖取得大胜,重创日寇,收外交奇功,虎踞中州而威震中原。1924年9月18日,吴佩孚“四照堂点将”如日中天,而战张失败,度过了鼎盛时代。1927年5月16日北伐战争中一败涂地,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生命遂告终,且贫困潦倒,狼狈入川,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再衰三竭。至1937年九一八国难起后,吴氏蛰居首都,作燕山寓公,研究孔孟、佛道之学,著述《春秋》之义。而日寇占领平津之后,他拒敌伪之诱降,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浩然的民族正气,斗敌折奸,保持晚节,结束了他叱咤风云而又艰难曲折、大起大落、颇具传奇神秘色彩的一生。解放前至今,中外已出版数种吴佩孚传:《吴佩孚历史》,《吴佩孚》(法文、俄文、日文、中文),《吴佩孚传》上、下册,《吴佩孚将军生平传》,《秀才军阀吴佩孚》等。其他片段的叙述或“书牍”亦有一些。上述研究成果,是笔者撰写本传的参考书,对本书大有裨益。同时,本书还吸收了近年发表和出版的论文、专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