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早已不再是一个靠一篇文章来决定命运的时代。可我们依然清楚,每一个崇尚文明的民族,都会将文学的创作视为纯粹高尚的事业。遥想90多年前,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声惊雷。过往,我们总会把目光聚焦在“改良”之上,却忘记了“改良”的主体是“文学”。缘何单是文学?只因文学涉及的是活生生的人,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民族文化。如今,即便是到了“技术改变世界”的新时代,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好的文学坚守是件多么必要的事情。中学的教育,不能用封建时期的标准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但要让经典的阅读进入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养分;中学的教育未必能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文学家,却能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体悟生活,将平日的情感思想流畅地表达出来。因为我们的国度不只需要文学家,更需要全体国民能用阅读来滋养自己,用创作来愉悦自己,用思考来提升自己。只有全体国民的阅读、写作和思考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文化之时,我们的文学才能出名著,我们的时代才能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