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杂记》所收就有许多篇涉及此一范畴,并作了某些探索。题目都不大,但串起来读就能看出一种特色。他在北京住了三十年,亲眼看到了许多变化,这从访书一事也是可以窥知一二的。从过去的书海巡游到目前的沙滩上寻蚌壳,变化不可说不大。但他仍兴致不衰,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也许可以说是积习难忘或“不甘寂寞”吧。但我相信这并不是一种“寂寞的事业”。在小说这一文学样式中,“乡土文学”最近有了颇大的进展,那么在散文里不是也应该有更多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的作品出现么?笔记这种形式,近来也确是相当寂寞了,掌故更被看做是茶余饭后消闲的文字,难以进入文学的殿堂。其实这都是一种习惯的偏见。种种不同文学形式都有其不可代替之处,也就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