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小云、王再祥编著的《中国鄂伦春族》共分十二章。第一章,简要概述了鄂伦春族的族称、族源、人口状况、历史沿革、语言文字及所处的生态环境、民族区域自治等。第二章,通过生产、饮食、服饰、居住、交通等习俗,介绍鄂伦春族的物质文化。鄂伦春族是典型的狩猎文化。在漫长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民族长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饮食起居、语言服饰、交通等诸多领域,创造凝练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不是精神文化几乎都同狩猎有关,表现在物质文化方面是:衣食所用均从野兽身上出;房屋是生活需要的便于拆建的“斜仁柱”;交通是便于山林中行走的滑雪板,自己发明使用的水上之舟“桦皮船”及鄂伦春特种马。第三章重点介绍了鄂伦春族民间文化,涵盖了教育、科技、医药、文学、工艺、体育、游戏、造型艺术、歌舞艺术以及非物质遗产等。鄂伦春族文化是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广泛,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具有鲜明色彩的狩猎文化,是鄂伦春人民智慧的结晶。第四章是鄂伦春族的社会文化。鄂伦春族的社会,也是经历过血缘家族、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公社等几个发展阶段。鄂伦春族讲究礼仪交往,尊老爱幼、讲究亲属称谓的关系。不论是婚姻、生育、丧葬、节庆、诞生、取名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习俗。禁忌成为一种民约,约束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彼此相互遵守。第五章是鄂伦春族信仰文化。鄂伦春族的萨满祭礼、宗教信仰和活动、萨满的职能与作用,都具有浓郁的山林狩猎文化的原始意味,这对萨满的研究有独特的文化史价值。第六、七章,分别介绍了鄂伦春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和所具有的精神气质。鄂伦春族是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勤劳勇敢的民族。在缔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反抗封建统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在创建新中国过程中,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鄂伦春族又是崇尚自然、不畏艰苦、自强不息,具有英勇抗暴的爱国精神,无私无畏,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的民族。第八是鄂伦春族的文化传承。介绍了民族教育发展的过程,从清朝、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得到创新,民间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民族文化价值令人瞩目。第九章是鄂伦春族的族际交往。从文化视角看,清代时鄂伦春族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铁器、猎枪、马的传人和使用,商贸交往和族际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鄂伦春族的社会文明发展。第十章是鄂伦春文化发展愿景。鄂伦春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民族文化得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文化创新产业前景广阔,文化艺术走上繁荣。第十一章简要介绍了41个有影响的文化人物,他们当中有民间艺人、专家学者、艺术家、歌唱家等。他们都是鄂伦春族的优秀分子,最可爱的人。最后一章,是鄂伦春族的重要文献和著作。《中国鄂伦春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题材,提炼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脉络清晰,连贯自然,富有时代感。既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又全面地介绍各民族的概况、社会文化、族际交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