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评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套装全2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套装全2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套装全2册)

定 价:¥150.00

作 者: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 编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化 文化评述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7741018 出版时间: 2012-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635 字数:  

内容简介

  2010年11月5日至7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举办了第四次学术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会议主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研究”。共有12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除中国学者外,还有来自英国杜伦大学人类学系的教授、《艺术人类学》作者罗伯特·莱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音乐人类学家罗伯特·温特,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荻野昌弘,美国肯塔基大学人类学系的教授莫尼卡,美国肯塔基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周雅文,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世界声学研究与阿尔泰朝尔》课题负责人、法国学者单泰陆等,这是一次艺术人类学界的盛会,共收到论文近百篇。日本是世界最早提出保护“无形文化财”的国家,今天联合国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最初便源于此,因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上是走在了世界前列的。会议请到了日本关西大学学院的社会学教授荻野昌弘介绍并分析了日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他曾参与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确立。他文章的题目是《无形与有形:实现之道》,文章通过介绍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指出,日本借助“无形文化财”和“人间国宝”的观念,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无形文化财的体系是由“现实化逻辑”支撑的,现实化指的是激活存在于过去的事物,即在“无形之物”中找寻意义。文章进而阐释了社会“需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英国杜伦大学的罗伯特·莱顿在他的文章《民族艺术与民间艺术中的非物质和物质遗产》中,分析了少数民族与民间艺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在他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要延续下去,其中的理念和价值必须被受众所接受,或者更有说服力,受众必须能够“阅读”这些象征和符号。

作者简介

暂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套装全2册)》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六组关键词——试论国际遗产保护的核心观念与话语体系
从“遗产到资源”的理论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研究
民族艺术与民间艺术中的非物质与物质遗产
无形与有形:实现之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文化的重构
非遗保护的一个认识误区
“非遗”保护与现代“规范”观之再校正——以陕西传统建筑彩作为例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生产力视角与文化主体的历史使命
第二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和传承模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仰民俗——以成吉思汗祭典的保护与开发为例
论区域性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民族文化传习馆模式
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保护语境中的艺术传承——以热贡唐卡传承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文化变迁——以德江傩堂戏为例
基层政府的行为对农村民间舞蹈传播的影响研究——以黄练貔貅舞传播个案为例
无文字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几个问题——以怒族、土家族建筑习俗为例
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层社区需求——市场变迁所引发的思考
战争记忆的遗产化——物的阐释与口述的表述
从“非遗”保护工作看仪式音乐的“语境”及文化演生层次
珠江流域少数民族铜鼓艺术及其保护传承
梭戛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动态系统展示刍议
试论少数民族传统歌场的文化空间性
当代昆曲民间文化生态研究——以苏州虎丘曲会为研究对象
第三部分 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
论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学科定位
艺术即行为,艺术即证据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田野实践
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试论审美人类学的两种模式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认同问题研究
从凝固幻象到流动的想象: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诗性思维的文明史价值
民艺采风与民艺之变
舞蹈人类学引论
接通的意义——传统·田野·历史
两条路径两条腿——论从文化土壤提炼中国特色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 艺术人类学的田野与个案研究
从政治宣传画到旅游商品——户县农民画:一种现代艺术“传统”的创出与再生产
西北地区回族刺绣艺术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湘西芭排与西兰卡普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