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对立中得以流布与深化?20世纪以来,当代废墟美学是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中讲述美术史家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与墟,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迹”的种种形式,“如画废墟”的东西流通,“战争废墟”的庆典与见证,《小城之春》的废宅与老城,圆明园旁的前卫诗歌与美术,当代艺术对于都市拆迁废墟的浓烈兴趣……本书在梳理这份涵盖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的材料清单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清晰与准确”。《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