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充满激情、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人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批判了楚国的黑暗,抨击了小人与昏君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反腐是全诗的主旋律,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追求政治革新、振兴楚国的美好理想,反映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和不惜以身殉国的崇高品质,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诗篇。诗容量之深广、抒情之深刻、意境之开阔、想象之丰富、构思之奇特、辞藻之华丽、气魄之宏伟,在古典诗歌史上首屈一指。它既是屈原生平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也是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诗史上最激动人心的诗篇。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精美无比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骄傲,堪称中国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中国人必读的经典。《离骚》总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干四百七十七个字(“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两句到底是原文就有,还是后来加上去的,学术界仍有争论)。“离骚”有多种解释,据统计有六十六种说法。代表性的有五种:班固在《离骚赞序》里说道:“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意谓遭遇忧伤。司马迁认为是离别的忧伤议,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为离别,“离骚”意谓离别的忧伤。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谗,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日骚也。”林庚认为,“离骚”即“牢骚”,“离”、“牢”是双声字。游国恩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离骚”为“劳商”二字之通转,认为它是古乐章之名。《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令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手怀王世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离骚》应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最早曲西汉刘向收入其所编的《楚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