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丛(2012年第3卷·第31卷)》特设“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专栏”,收录了3篇相关文章。高铭暄先生与其博士生陈璐合作撰写的论文“论社会危害性概念的解释”,确立了社会危害性概念解释的两个立场,认为法益侵害是社会危害性的下位概念,并将社会危害性概念的解释限定在罪刑法定原则的范围内。庞冬梅的论文“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发展历程述评”对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了梳理,概括了当前俄罗斯刑法学者对犯罪构成理论的新发展。熊琦的论文“论客观归责理论的规范维度——兼析本体论、价值论因果关联与客观归责的本质区别”对客观归责理论的本质维度——“规范”进行了深入阐述,并着重分析了因果关系理论与客观归责理论的异同点以及以因果关系理论统合客观归责理论的可能性。本卷的其他栏目收录了以下优秀成果:赵秉志、张心向的论文“刑事裁判功利性现象研究——兼论刑法规范的司法适用”主张,双层功利主义整合了规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在裁判中的不同价值利益诉求,能够使刑事案件的裁判实现功利追求的最大化。王君祥的“关于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联合执法区的设想”一文认为,现有的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巡逻执法安全合作机制难以应对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国犯罪的严重情势,因而主张构建一个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所有国家在内的联合执法区制度。陈文琪的论文“两岸刑事司法互助有关人员遣返的法制架构”对台湾地区关于海峡两岸刑事司法互助过程中有关人员遣返的立法规定进行了充分和全面的分析,认为两岸间应进一步建立法制层面的共识,完善内部立法,发展理论研究,加强协作与配合。曾粤兴等合作撰写的论文“建立新型检警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以昆明地区的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根据云南省昆明市检察机关的司法实践情况,对检警关系进行新的论述,探讨了检察引导侦查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