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帝十一子成親王永理藏本《百子團圓圖》,著名宫廷畫師焦秉貞工筆手繪,絹本,册頁裝,凡十六開,每開右為焦氏手繪彩圖,左為淡粉灑金箋紙以備書寫詩文。圖册木封面上有永理隸書手題「百子團圓」四個大字,下署楷書「誥晉齋珍藏」,並鈐白文「誥晉齋印」。圖册尾有墨書小字「焦秉貞恭繪」落款,並鈐「焦秉貞」朱文小印一枚。焦秉貞,山東濟寧人,官欽天監五官正。 「工人物、樓觀,通測算,參用西洋畫法,剖析分刊,量度陰陽向背,分别明暗。遠視之,人畜、花木、屋宇皆植立而形圓。」(《清史稿》》康熙帝甚為嘉許,曾命其繪製《耕織圖》四十六幅,镌版印賜臣工 康熙時有一批西洋傳教士在宫中或朝廷任事,受到康熙信任,其中就有一些西洋傳教士畫家在康熙画院服務,他們中藝術成就最大者當推意大利人郎世寧。郎世寧運用西洋畫的透視、明暗和人體解剖技法,又借鑒並運用中國畫的材料和以纔條為主的造型方法,走出了一條中西結合的道路,成為中國晝的一種新潮流。這一新技法在當時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成就卓著的大畫家如焦秉貞、冷枚等都紛紛效仿,從中汲取营養,开始以西洋畫法繪製中國畫,作了許多受到後人推許的有益嘗試。 《百子團圓圖》就是這樣參用西洋繪畫技法的創新作品。據《國朝畫徵錄》、《國朝院晝錄》、 《桐陰論畫》等書記載,焦秉貞所繪花卉精美绝倫,其山水、人物、樓觀之位置, 「自近而遠,自大而小,不爽毫髮,多採用西洋畫法」。其傳世名作,除康熙三十五年(二八九六》奉詔繪製的《耕織圖》和《百子團圓圖》外,還有《漢宫春曉圖》、 《歸去來辭意圖》、《仕女圖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