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种称谓的变化,不仅反映了语言学的变迁,更凸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60年来,我们孜孜以求,毁词不倦—— “小姐”率先沦陷; “同志”躺着中枪。 “教授”危如累卵; “先生”所幸未亡。先生者,古之曰“师”,传道授业解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先生的存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薪火相传、风格赓续,有赖先生。先生站着,整个民族就站着。先生跪着,整个民族就跪着。然而如今,真正能配得上“先生”这一称呼的人屈指可数。社会在进步,物质在累聚,“先生”却付之阙如。好在我们还有回忆可以温暖,还有“民国先生”聊以慰藉。今天,我们为什么怀恋民国先生?在那个厉兵秣马、云波诡谲的时代,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先生,才一直让我们念念在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本书以民国为纬,以先生为经,选取了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马相伯、梅贻琦、晏阳初、陈寅恪、钱穆等26位民国先生,力图通过他们的言语行状,描摹出一袭民国先生的剪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为学问者的专注与执著,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从而给当下的中国教育以积极的镜鉴作用: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重铸诸夏,熠熠皇皇。 涵泳今古,盗火西方。 薪火赓续,先生永光。 噫吁呼伟哉我中华先生!民国千古!先生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