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平,男,1964年6月生,湖南衡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1987年在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采矿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7——1990年在重庆大学攻读采矿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师从我国著名采矿专家古德生院士,200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任教至今。现任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008年)。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金属矿山安全与装备学术委员会委员,《矿业研究与开发》杂志社编委等。目前主要从事金属矿山开采、环境控制与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大范围隐患区下顶板诱导崩落综合技术研究》、《高价值软破矿体开采环境再造综合技术研究》、《缓倾斜含水多层矿体深孔合采矿废分离连续采矿综合技术研究》等20余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48篇。古德生,男,汉族,1937年10月生,广东省梅县人。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采矿设备和工艺的教学、科研工作。创立了以振能有效作用范围、受振矿石性态、振能耗散规律及振机埋设参数优化等内容为核心的振动出矿原理,和以采矿连续工艺系统、连续作业的大块管理及连续作业机组优化配套为主要内容的采矿连续工艺优化理论。创立的振动出矿技术和地下矿连续开采技术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劳动模范”;“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七五”和“九五”的国家科技攻关中,两次荣获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突出贡献者”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