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1852—1924),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号冷红生、践卓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1882年中举。1899年,与友人王寿昌合译《茶花女遗事》,从此开始文学翻译生涯。戊戌变法前,已接受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誓为清室遗老,思想趋于保守。他最早反对宋诗派,反对寄人篱下,“不遂己志,自为己诗”。工画,工古文。1912年《平报》创刊,开辟“铁笛亭琐记”、“践卓翁短篇小说”、“讽喻白话诗”等专栏,并任编辑,从此自著小说。新文化运动爆发后,著文反对,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两篇,对新文化运动有影射、攻击之意。著有《金陵秋》、《畏庐漫录》4卷、《合浦珠传奇》、《畏庐诗存》、《春觉斋论文》等。左宗棠(1812—1885),清末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字季高,谥文襄。湖南湘阴人。1832年举人。1851年太平军兴,他先后充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僚,积极参加镇压太平军。1861年底,任浙江巡抚。1862年,率部攻入浙江,次年援闽浙总督。1864年,陷杭州,继入闽、粤,在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镇压了太平军余部。任内创福州船政局,为清政府最大的新式造船厂,设求是堂艺局,培养造船及海军人才。1869年创办西安机器局。1878年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1871年,沙俄强占伊犁地区,他驳斥放弃新疆的论调,力主收复失地。1876年,设大营于肃州(今甘肃酒泉),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方略,命随员刘锦棠率大军进疆,先后取得了左牧地、达坂城和吐鲁番战役的重大胜利,最后直捣喀什噶尔(今喀什),将阿古柏部逐出。之后,出屯哈密,以武力为外交后盾,收回伊犁。中法战争爆发,极力主战。1884年,任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进驻福州前线整顿防务,部署战守。于1885年8月病逝。遗著辑为《左文襄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