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

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

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

定 价:¥72.00

作 者: 高猛,陈炳 等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政治/军事 政治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8108591 出版时间: 2013-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75 字数:  

内容简介

  人类社会正在被一场从“现代”步入“后现代”、从"理性构造"转向“社会建构”的变革浪潮所裹狭。在以官僚制为范式的现代公共行政中,政府是"在场"的,垄断的,而社会是"不在场"的,被排除在治理主体之外的,这正是现代绝对理性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体现;其极端发展势必将官僚和公民同时禁锢于牢笼之中,使其依附于理性之下,成为主体性消亡的奴隶。因此,只有重构公共行政的话语结构,激发官僚和公民的独立人格,促生两者的交往与合作行动,才能真正改变其不断被异化的命运。《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在“解构”的基础上,对当代公共行政的话语变迁进行梳理,并透过美国进步时代改革、我国辛亥革命时期的“市民社会雏形”,探寻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建构国家”、“社会自我建构”的历史逻辑。在此基础上,《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务、非政府组织的功能与路径、“公民性”的内涵与公民教育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未来社会的“合作型治理”提供智识参考。

作者简介

  高猛,男,1983年生,河南南阳人,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管理,行政哲学与伦理。近3年来。主持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主持厅局级课题5项。曾出版《西方公民学说史》(合著/2012)、《国外公民学》(合编/2010)等著作,并在《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辅仁大学学报)、《中国行政管理》、《中国社会科学报》、《管理学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行政论坛》、《江淮论坛》、《学术探索》、《江西社会科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政治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外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A&HCI、EI全文检索9篇。陈炳,男,1972年生,浙江舟山人,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获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资助。主要研究方向:公民教育和社会治理,政治哲学。近3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厅局级项目5项。曾出版《希望田野——“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10》(主编/2011)、《希望在海洋: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发展研究》(副主编/2012)等著作,并在《哲学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社会科学战线》、《思想教育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探索与争鸣》、《浙江学刊》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从理性建构走向社会建构:话语的变迁
第一节 理性建构:对官僚制公共行政的话语透析
第二节 社会建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逻辑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政府与公民的沟通问题
第四节 从贤人之治到民主治理;儒家治道之反思
第二章 “社会-国家”的双向建构:历史与逻辑
第一节 社会建构国家: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商会
第二节 民主理念、公民教育与美国进步时代改革
第三章 社会建构下的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渊源
第三节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渊源与内涵
第四节 网络时代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
第五节 政府管理网络虚拟社会的若干问题
第六节 中国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构建问题
第七节 中国廉政建设:经验、挑战与创新
第八节 公共危机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创新
个案研究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舟山模式
个案研究 “参与型”公众环境利益诉求机制:以H化工事件为例
第四章 社会建构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与路径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分析
第二节 中国社会和谐治理中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
第三节 社会复合主体与治理:关系、路径与边界
第四节 非政府组织促进就业的功能及其制度路径
第五节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功能路径
第六节 对大众传媒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分析
第七节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策略
个案研究 我国民间志愿性慈善组织的困境与政府管理创新
个案研究 灾后生态重建中NGO的参与:以汶川地震为例
专题研究 非政府组织促进就业的效能评估:以河南省为例
第五章 社会建构下的公民性塑造:理念与文化
第一节 公民性与公民教育:古典政治哲学之维
第二节 西方现代的公民理念:三维视阈之透析
第三节 中国近代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之建构
第四节 和谐社会视阈中公民身份的双向建构
第五节 中国人的“耻感”向度与公民道德建构
主要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