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建筑设计具有随性、自由的一面,建筑设计者或者建设者往往乐于使建筑摆脱通常的一面,异于常态。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建筑是要被大量的人群所使用的,涉及大量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且,公共建筑的属性决定了我们要有一整套的生产、安装、维护等的产业链与之配合,这本集子所涉及的教育、医疗、体育、交通建筑在这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书中所收录的优秀案例作品其实都是个性化的设计与通用的规范完美结合的范例。我们的难点在于既要保持个性化的一面,同时又要把这些元素融入在通用的、甚至是大众的、标准的框架之下。 其次,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一个我们称之为功能变异的问题。我们传统理解的功能是相对单一的、狭窄的使用功能,但现在的建筑往往涉及环境行为学、心理学。我们在解决直接属性功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很多其他方面,所以,功能在这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三,这些建筑体系涉及的工艺、设备、公共设施相对较多,而且这些设备、设施近些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必然使其建筑应有完整的配套体系与之相适应。这些设备、设施的改变甚至改变了建筑的工艺、流程与使用方式,当然也涉及其空间模式的变化。 其四,人性化与人机工程始终是教育、医疗、体育、交通建筑能够安全、高效使用的一个条件和目标,往往我们很多设计出彩的一面是通过这些细节来体现和表达的。 最后,近几年来也产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教育、医疗、体育、交通建筑。其表现出来的技术和艺术性以及多样性呈现出缤纷多样的形态,是有必要及时盘点总结,推而广之。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国内有许多优秀的建筑师在设计、新材料应用及空间驾驭能力上已经同国外建筑师接近,并且国内建筑师得到的机会和设计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令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但也必须承认,近些年我们花更多精力关注的是建筑可识别性的营造、空间性、表皮构造及风格的追求,而对于教育、医疗、体育、交通建筑而言.其实有非常多专属性的细节研究方面大多是粗线条的勾勒。相比较而言,国外的一些建筑师终其一生可能只做一种类型的建筑,所以我们相信在下一个阶段会有更多专题性的设计研究出现,在未来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更多从使用的角度关注和评判建筑,而不仅仅是注意形态方面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