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平主编的《中国雕塑(1949-2010)》强调以时间线索为序的特征。例如,表现“历程篇”的图文内容都以作品问世的年代为序,力图通过那些留下显著历史痕迹的重要作品、活动、展览、事件等呈现这段历史的发展脉络、节奏和旋律,再如,“人物篇”的人物先后排列都以人物的出生时间为序,本书的五位总顾问也是以出生时间先后排列的,“学院雕塑”中列举的十所美院雕塑系也基本是以建系时间的先后为序的。本书“人物篇”本着尽量展示人物的不同个性和独特成就的原则,在有限篇幅内的简历部分未作统一格式,是为了能够把人物的各自特点表现得更为鲜明。本书的“形态篇”所划分与归纳的六大方面,并不是完全按照艺术类型学或风格学的逻辑,而是根据1949-201O年间的中国雕塑实际呈现的形态予以归纳和划分,同时,既参照了雕塑艺术既有的风格类型理论,也期冀基于本书涉猎的现实,对雕塑艺术的表现形态乃至雕塑艺术本体予以素材与文本层面的事实尊重与实践尝试。因此,企盼对这段时期中国雕塑形态的六方面划分与归纳,能真实展现巾国雕塑这段历史的成果特征与贡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