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乡镇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野三关模式

乡镇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野三关模式

乡镇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野三关模式

定 价:¥46.00

作 者: 邓莹辉,邓清国 著,谭志松,朱宏 编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乡镇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标 签: 民族文化 文化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6002860 出版时间: 2012-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字数:  

内容简介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土家文化是该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它所包涵的民族精神,它的精华不仅凝结成土家民族的过去,也可以滋生出新的未来。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这种文化对于土家民族的延续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野三关是土家民族聚集的地区,其民族文化的底蕴非常丰厚。发掘、整理和传承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乡镇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和探索民族文化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于我国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乡镇社会发展研究丛书·乡镇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野三关模式》以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土家民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其所蕴含的哲学、美学、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意义,探索民族文化的现实功能和意义。内容包括:野三关土家文化的概况及其特征;野三关民族民间文学和艺术的主要形式、内容及文化意义;野三关民间习俗的文化特性及其现代价值;野三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问题和出路;民族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野三关土家文化产业化的展望。《乡镇社会发展研究丛书·乡镇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野三关模式》在广泛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和经济学等理论研究文化产业化问题,提出民族文化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以期为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寻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

作者简介

  邓莹辉,土家族,湖北巴东人,中共党员。现任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古代文学与地方文化的研究,先后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厅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2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获宜昌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邓清国,号墨痴,湖北巴东人,土家族。爱丹青,修书道,喜摄影。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终身荣誉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摄影家协会会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会员,巴东县书画协会副主席,巴东县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野三关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其书法、美术作品发表于《湖北日报》、《文化大世界》、《楚天艺术》、《少数民族》与《民族报》、《民族大家庭》等报纸杂志,入编《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中华古今书画家吉祥福寿作品大典》、《'95三国文化全国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大典》、《中国硬笔书法大观》等专著20多部,荣获国家、省级金、银、铜各类大奖多项。

图书目录

绪论 土家族与土家族文化
一、土家族的历史
二、土家族文化
第一章 野三关与土家文化
第一节 野三关的历史沿革
一、“野三关”名称的来历
二、野三关的历史沿革
三、野三关的区位优势
第二节 野三关民族文化遗产概观
一、物质文化遗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章 野三关民间文学艺术
第一节 野三关民间文学
一、野三关民间文学发展的背景
二、野三关民族文学的主要类别
三、五句子情歌
四、民间文学的内涵
第二节 野三关民间艺术
一、野三关民间音乐
二、野三关民间舞蹈
三、野三关民族服饰
第三章 野三关土家族的人生礼仪
第一节 野三关土家族的诞生礼仪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诞生礼仪概述
二、野三关土家族诞生礼俗
三、诞生礼仪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 野三关土家族的婚姻礼仪
一、婚嫁礼仪
二、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内涵
三、婚俗演变
第三节 野三关土家族的丧葬礼仪
一、中国传统丧葬文化概述
二、野三关土家族丧葬仪式程序
三、丧葬禁忌
四、文化意义
第四章 野三关民俗与宗教
第一节 野三关生活习俗
一、吃在野三关
二、饮在野三关
第二节 野三关节庆与宗教习俗
一、节日文化
二、宗教习俗
第五章 野三关文化名片——“撒叶儿嗬”
第一节 “撒叶儿嗬”概述
一、古老奇特的祭祀仪式
二、独具特色的歌舞竞技
三、乱中有序的表演程式
第二节 “撒叶儿嗬”的由来和嬗变
一、“撒叶儿嗬”的起源
二、“撒叶儿嗬”的发展演变
三、“撒叶儿嗬”的起源辨析
第三节 “撒叶儿嗬”的地域分布
一、“撒叶儿嗬”的区域分布
二、“撒叶儿嗬”的分布特征
三、“撒叶儿嗬”流行区和土家族聚居区的关系
四、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邻近地区的丧跳
第四节 “撒叶儿嗬”文化意蕴
一、“撒叶儿嗬”的思想内涵
……
第六章 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第七章 野三关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