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原理,在对近年来方精云等人对于不同地域森林碳库和其他类型碳库研究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不同省域的森林碳库和化石能源消耗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研究表明:按照森林光合作用吸收的CO2计算的结果,中国天然林丰富的黑龙江、云南、吉林等地由于森林资源的大量存在,出现了生态盈余,四川省出现了基本生态占用和供给的平衡。南方集体林丰富的福建、浙江等地尽管还存在一定的生态赤字,但生态赤字并不大。按照森林固碳作用,用NPP计算,森林吸收CO2的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全国各地自然地理、气候、降水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东部地区依然是林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中国林业实现绿色增长,兑现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关节能减排和增加森林资源的承诺,林业发展的潜力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南方集体林区和北方国有林区肩负重要的使命。大量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例如,山东、江苏、广东、辽宁等省和上海、天津、北京等直辖市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并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石化、建材、冶炼、重工业行业等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源,这些是碳市场的主要碳排放权的购买者;而很多森林资源大省提供了一定的森林碳汇效益服务,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依旧很大,将成为主要的碳市场运行受益者。中国省域间碳排放和森林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中国的国内碳交易市场有大量的供需差异,碳排放权和森林资源碳汇效益供给之间有大量可交易商品,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有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