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自其去世,他的思想就成为人类思想中的一座“富矿”。两百多年来,人们不断地回到他、面对他、理解他,在每一次这样的行动中,卢梭的思想都会呈现出新的意义,可谓历久而弥新。然而,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卢梭所做的各种纷繁解释在彰显其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遮蔽卢梭的真面目。更有甚者,一些学者可能基于不同的政治意图来阐释卢梭,给他贴上不同的标签而误导后来的理解者。正是如此,要理解卢梭,贴近他的文本,把握其思想意旨变得不那么容易,它要求理解者必须踏着前人的足迹,拨开遮蔽在其思想上的各种沉渣,才有可能回到他,去体验他巨大的“魔力”。卢梭曾将自己的立法比喻为一个舵手驾船远航。一旦起航,驶向茫茫大海,但是立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都是大海上的不测风云、浅滩礁石。如此,他能否达到目的?本文从自然法的古今之辩、卢梭的问题意识及契约社会的建构与解构等方面详细的进行了梳理与论述,试图去剖析与理解卢梭这一伟大“立法者”的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