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走廊从北到南包括河西走廊、河湟走廊、陇南走廊、藏彝走廊和岭南走廊的东部。但走廊不仅仅是个地理单元,更多还是一个动态的学术区域。如此,西部民族走廊还应包括两条古道,即河西走廊的延伸、玉门关以西的丝绸之路和西安以东的唐蕃古道。自古以来,这些走廊和古道便是中西交往、各种物和文化流动及各民族互动的主要场域。 河西走廊、河湟走廊、陇南走廊可通称为西北民族走廊,其中,河西走廊曾经在中外交通史上声明显赫,它从日月山以下,祁连山以南,一直延伸到青海湟中的河湟走廊及其延长线,这条走廊一直可以延伸到卓尼,通过甘南走廊和西民族走廊,即张曦博士所言之藏羌彝走廊相连。这也是古羌族从西北向西南迁移的重要路线。河西走廊和河湟走廊主体部分只祁连一山之隔,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河西走廊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咽喉要道,汉代末期佛教从西域传来,至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翻译工作,至今武威仍留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塔,中原文化亦伴随着汉代的屯军大规模进入河西,文明中外的马踏飞燕即出土于此地的雷台汉墓。除了东西向的交通之外,自从元代之后,藏传佛教开始自南向北穿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和张掖两地向蒙古大漠传播,并因此塑造了亚洲内陆最为重要的宗教共同体。如今,除了河西四镇之外,河西走廊南端自东向西分列着藏、裕固、蒙古和哈萨克四个民族各自的自治县,要理解这一格局又必须得结合对祁连山以南的河湟走廊才行。河湟走廊内部的文化混杂方式截然不同,自号称青海咽喉的丹噶尔古城以下,是中国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由于历史上的国家建制、战争和贸易等原因导致的民族迁徙使得等河湟走廊更多部落社会的特征。但由于宗教组织的强大影响力,各个民族往往结成更大规模的宗教共同体,诸如塔尔寺和佑宁寺这样的藏传佛教寺庙在明代以后扮演着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