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民主运动还是从事教育问题、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或是翻译工作、历史普及工作,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广大工农群众。我觉得这是今天我们解读汉达先生勤奋、坎坷、光辉一生的唯一钥匙。不了解汉达先生这种光明磊落的人生观,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他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下能那样冒着掉头的危险奋不顾身地进行斗争,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对党交给他的任何行政工作都那样全力以赴,为什么在他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以后依然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那样忠心耿耿,为什么对学生、对朋友总是那样热情爱护、关心备至,为什么他在身患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仍能够那样夜以继日地完成周总理交给的翻译任务。今天我们纪念他,就要学习他的这样一颗纯净、单一的心和对自己信念的赤诚。林汉达的一生不断追求真理,追求新知,追求进步,永不满足,永不停步。新中国成立前汉达先生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我国的民主革命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政府任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和实际工作,同样是站在时代的前列。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在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等方面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时教育界的弊病提出“向传统教育挑战”等独立的先进的见解。他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是国语拉丁化运动的大将,他的《国语拼音词汇》影响很大,是拉丁化运动的重要论著。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回顾林汉达先生,勾勒出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让只读过其书,未得拜见其人的年轻一辈得以想见先生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