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懋庸(1910-1977),原名徐茂荣,生于浙江上虞。幼年家贫,高小毕业辍学。1926年参加第一次大革命,后因政府通缉,逃亡上海,考人半工半读的劳动大学。1933年夏开始写杂文并向《申报·自由谈》投稿。他的杂文笔法犀利,揭露时弊不留情面,批判社会一语中的,因风格酷似鲁迅而以“杂文家”出名。1934年在上海加入“左联”,1935年出版《打杂集》,鲁迅为之作序。1936年因“左联”解散等问题写信给鲁迅,鲁迅为此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1938年到延安,后加人中国共产党。以后任抗大教员及冀察热辽联合大学副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南文化部副部长、中南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56-1957年间写杂文100多篇,结集为《打杂新集》。1957年被作为为右派进行批斗,后平反。1977年逝世。徐懋庸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提到鲁迅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都绕不开徐懋庸。《中国现代文学史》说徐懋庸写的《不惊人集》、《打杂集》等,“批评时事,泼刺有力,写来从容自如,不事雕砌,鲁迅为他的《打杂集》撰写序文,在文坛有较大影响。”,林非在《中国现代散文史稿》中说徐懋庸的杂文“确实是尽了自己对时代的责任”,“他那种流畅而又隽永的文风,在杂文创作中却是别具一格的,给当时繁茂的杂文创作园地又增添了新的异彩”,“他的《街头文谈》(1936年出版),是通俗性的文艺论丛,颇为当时业余写作者所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