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男,副教授,物理理学博士。现为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业绩:在石油大学(华东)工作期间(1982年—2003年),提出以下观点:(1)提出了矿场地球物理测井定义是“通过测量钻井中物理场与地层介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息,重现地下矿藏的产层和分布,以及监测开采过程的应用学科”;把测井解释分析划分为“测量空间”和“应用空间”两部分,指出测井解释是由测量空间向应用空间的变换方向。(2)对测井连续测量依据“测量探头和地层是相向运动的”,分析了测量信号歧变问题,提出采样问距和时问、界面效应等基本概念;对放射性测井模拟和数字记录方法以及测速做了合理的解释。对岩性密度测井各物理量进行了合理的推导和解释等。(3)提出“地质判定标准是唯一的”和“任何预测分析存在方法误差”(以后在核素分析时,提出过“建模误差”的概念)观点。对误差后处理和即时处理做了分析和介绍。(4)提出全信息或多线地质分层方法,推广了随机抽样和数理分类方法(马氏距离和费歇判据)在测井解释分层的应用,并给出数理分层方法的误差表示。(5)完成了对KALMAN滤波的实际应用和自适应处理编程以及NMR多指数拟合算法编程。(6)完成了低水平伽马射线在实验室HGe探头能谱解析处理程序,并参加了全国低水平伽马能谱测试比对工作;完成Nal探头岩心伽马能谱连续扫描计算程序。(7)在兰州大学工作(2003年至今)期间,明确提出原子核动态结构具有唯一性和混合态的存在;跃迁计算误差包含计算能量以及约化几率误差。利用核壳模型,对奇A单封闭壳核134Pm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和跃迁几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和误差分析,利用约化几率计算对原子核跃迁类型分类,指出核134Pm实验上可能给出的错误。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论著编写2本。现主讲《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等基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