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隐元隆琦应运而生,以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为根据地而开出临济宗黄檗派,进而东渡日本创立了黄檗宗。 临济宗黄檗派形成于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崇祯三年(1630年),临济宗第三十代密云圆悟(1566—1624年)前来住持黄檗山。密云之后,密云法嗣费隐通容(1593—1661年),费隐法嗣隐元隆琦先后接任住持。至南明永历八年(1654年)东渡日本为止,隐元隆琦先后两次住持福清黄檗山,经营达17年,使得黄檗山发展成为东南一大丛林。在隐元住持时期,福清黄檗山教团诞生,黄檗派也因此形成。隐元之后,黄檗山一直为承接隐元法脉的禅僧所住持,直到清道光六年(1826年),黄檗山第四十四代住持开法了馨清馥示寂为止。可以这么认为,在中国佛教史上,由隐元创建的福清黄檗山教团,持续存在了近二百年。此后,黄檗派在福清黄檗山虽然不再延续,却在其他地方传承至今。比如民国末年渡台弘化,开出台湾佛教中承天寺派的高僧广钦照敬(1892-1986年),即是隐元隆琦第十三代法孙。 另外,临济宗黄檗派东传日本,形成了新兴禅宗宗派—日本黄檗宗。日本宽文元年(1661年)五月,隐元在日本京都开辟黄檗山万福禅寺,闰八月晋山住持。这标志着日本黄檗宗的形成。黄檗宗是在福清黄檗山教团成员不断的东渡弘法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如果以隐元东渡为上限,以京都黄檗山第十三代住持竺庵净印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东渡为下限,隐元以来中国僧人东渡持续七十多年,人数近百位。 与在明末动乱局势中作为临济宗的一个流派,在地方士绅的支持下形成的黄檗山教团相比,日本黄檗宗具备以下特征:一、确立了隐元的开祖地位;二、同时受到日本皇室与江户幕府的承认支持,确定京都黄檗山为宗派本山;三、建立严格的住持传承制度;四、具备严密的内部组织和寺院清规;五、发展分成十一个流派;六、拥有大量宗下寺院,遍布日本各地;七、法脉绵延,传承至今。 伴随着临济宗黄檗派的东传和日本黄檗宗的形成发展,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再次大规模传入日本,影响日本江户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日本学术界称之为黄檗文化。在佛教内部,做为黄檗文化内核的临济宗黄檗派,从禅风思想、戒律清规、法式仪轨、教团组织、丛林制度等方面给日本佛教界带来深刻影响。在佛教以外,黄檗文化在思想、文学、语言、音乐,在绘画、书法、篆刻、建筑、雕塑、印刷,在医学、制药、煎茶、饮食等方面,广泛影响了日本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