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马/列/毛/邓经典理论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

定 价:¥39.00

作 者: 陈学明,黄力之,吴新文 著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党政读物 政治 政治 军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10787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字数: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并没有随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成正比例地提高。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对当今中国还需要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还有没有现实意义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我们不能漠视这些疑虑,因为这关系到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罗列了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十大疑问,或者说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十个理由,并逐一加以剖析和驳斥。

作者简介

  陈学明,男,上海崇明人,1947年3月生,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创新基地副主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译著30多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主持完成和正在完成省部级以上10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并获得过省部级以上20多次奖励。主要著作如下:《情系马克思——陈学明演讲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用另一只眼睛观察当代资本主义》(合著),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年《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8年《西方马克思主义前言问题二十讲》(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生态文明论》,重庆出版社,2008《时代的困境与不屈的探索》,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永远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6年《“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辞典》,东方出版社,2004年《生态社会主义》,扬智出版公司,2003年《走近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轨迹》,东方出版社,2002年《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趋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通向理解之路──哈贝马斯论交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论述评》,重庆出版社,1993年《马尔库塞的新马克思主义》,森大图书有限公司,1991年《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现代资本主义的命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二十世纪的思想库:马尔库塞的六本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主编的主要书籍如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执行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文化大都市:上海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一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主编之一),人民出版社,2007年《文明的和解――中国和平崛起以后的世界》(统稿),人民出版社,2005年《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四辑)(主编之一),人民出版社,2004年《长江边的中国──大上海国际都市圈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学林出版社,200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编委),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文化上海──2010:把一个什么样的上海带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出版社,2003年《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主编之一),复旦出版社,2002年《入世后上海的战略地位》,人民出版社,2002年《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1999哲学发展报告》,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20世纪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社会水泥——阿多诺论大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爱是一门艺术?弗洛姆论爱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通向理解之路——哈贝马斯论交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列菲伏尔论日常生活》,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痛苦中的安东——马尔库塞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名著提要》(上、中、下三卷,重庆出版社,1996年主要译作如下:《性革命——走向自我调节的性格结构》(主译),东方出版社,2010年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扬智出版公司,1994年弗洛姆:《寻找自我》,工人出版社,1988年弗洛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年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代表性论文有:《论〈共产党宣言〉在当代中国的意义》,载《吉林大学学报》,2011.2《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路径》,载《人民日报》,2010.7.9《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载《文汇报》,2010.2.22《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能摆脱生态危机吗?》,载《国外社会科学》,2010.1《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如何走出两难境地》,载《北京大学学报》,2010.1《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生态意蕴》,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1《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J.B.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历程中的若干问题认识》,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2《建构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评J.B.福斯斯特对马克思生态理论内涵和当代价值的揭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5《西方活跃的思想流派对当今资本主义的批评》,载《红旗文稿》,2009.15《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美国次贷危机》,载《晋阳学刊》,2009.2《“生态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载《新华文摘》,2009.2《评卡尔?考茨基的主要理论观点》,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4《批判与超越——“西马”学者及西方左翼思想家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启示》,载《上海大学学报》,2008.2《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载《理论视野》,2008.1《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载《中国哲学年鉴? 2007》,哲学研究杂志社出版,2007.6。《如何正确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载《国外理论动态》,2007.6《西方马克思主义应该重新界定》,载《社会科学报》,2006.10.12《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哲学——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载《复旦学报》,2006.5《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批判》,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载《南京大学学报》,2005.2《“西马”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载《新华文摘》,2005.6《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看》,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4《辩证地对待现代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载《求是学刊》,2004.4《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开辟的马克思哲学的解释路向:重读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载《学术月刊》,2004.5《中国新哲学的构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载《新华文摘》,2004.10《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载《广西师大学报》,2004.1《中国新哲学的构建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1《人类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当代西方思想界马克思主义研究评述》,载《新华文摘》,2003.11《在“消解”传统的哲学本体论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贡献》,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5《国家、阶级与革命: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3《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从与后现代主义对立的视角看》,载《复旦学报》,2003.4《对马克思主义三个要害问题的回答——“西方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载《教学与研究》,2003.7《反对制造马克思》,载《社会科学报》,2003.3.17《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不在于消费活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6《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载《天津社会科学》,2002.5《重读马克思:哲学大师的转身》,载《新华文摘》,2002.7《我们今天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载《哲学研究》,2002.2《西方四大思想家走近马克思的启示》,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1《我们今天如何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5《评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论证》,载《新华文摘》,2000.11《我们应当如何继承马克思主义的遗产》,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5《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之跟踪研究》,载《哲学研究》,2000.5《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人的生活取向》,载《复旦学报》2000.2《评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点》,载《社会科学论坛》,1999.7-8,《苏东剧变后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的启示》,载《复旦学报》,1999.6《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反思(上)》,载《教学与研究》,1997.4《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反思(下)》,载《教学与研究》,1997.5

图书目录

疑问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的丧钟至今未敲响,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失去时效?
疑问二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易帜了,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破产?
疑问三 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晚年对自己的理论作出过许多修正,这是不是说明连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在晚年也已放弃了自己的理论,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坚持这一理论?
疑问四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创的基本理论已过时?
疑问五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欧洲有着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传统显然有别于欧洲,这是不是意味着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中国?
疑问六 我们现在实施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功利主义作为思想动力,鼓励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建立在“集体本位”的基础之上,这是否表明马克思主义因排斥个人利益而不合时宜?
疑问七 西方世界推崇“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当今许多人又把这些价值观念视为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显然是与这些价值观念有区别的,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因在价值观上“独树一帜”而丧失了指导意义?
疑问八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革命学说,阶级斗争理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一根主线,这是不是表明马克思主义只是在革命时代具有历史必然性,到了建设时期它已失去了时效性?
疑问九 中国目前强调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强调中华文明的复兴,这是不是意味着既然选择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那就要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疑问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路线政策,这些路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原先所批评的资本主义相接近,这是不是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马克思主义无缘,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