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刑法刑事政策与社会政策初论

刑事政策与社会政策初论

刑事政策与社会政策初论

定 价:¥36.00

作 者: 李蕴辉,辛科 著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律 刑法 总则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202296 出版时间: 2013-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字数: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社会政策为视角分析我国刑事政策的书,一本探求社会政策与刑事政策关系的书,因此它是一本综合了多种理论和多种判断的书。政策分析的任务,就是提供在制定政策上所需要的知识;政策分析的基础是人民或者说至少分析者相信政策的作用。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对刑事犯罪又有哪些影响?从刑事政策角度看我国的社会政策是最佳的吗?最好的社会一政策是什么?我国应当构建什么样的刑事政策?首先,本书介绍了一些政策学的基本知识。国外的学者一般将政策定义为计划、行动或过程,而这些均不符合我国语言理解习惯。为此,本书既把政策概括为“由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定的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处理和解决某些事物、问题,所人为设定的行动方略”;同时也强调对政策亦应作动态的理解,否则仅停留在“行动方略”这一静态结果层面上,就可能忽视政策从制定、实施直至评估的整个政策的运作过程。关于政策的分类,本书的观点不同意有些学者将法制政策归为政治政策的区分方法,而是认为应将法制政策与政治政策相区分。我国最终要建立法治国家,政治与法律的区分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之一。本书将政策的外延界定为:国家基本政策、政治政策、法制政策、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作者简介

  李蕴辉,女,1963年9月生,黑龙江省黑河市人。法学硕士,法学教授。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后分配至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处工作,1988年至今于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任教。曾在《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论坛》《政法论丛》《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法学专业刊物、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多部教材,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辛科,男,1966年生,山东莱阳人。1985年至198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1989年7月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犯罪学教研室主任,法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犯罪学。从教以来,先后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8项,在国内核心期刊等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各种教材、著作8本。其中担任主编的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犯罪学》教材作为全国司法警官院校规划教材使用。曲伶俐,1963年生,山东烟台人。现任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刑法学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第二届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著作4部,主编(副主编)教材、文集15部,发表专业论文50多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政策与社会政策概说
  第一节 政策概说
  第二节 刑事政策与社会政策形式意义上的区分
第二章 刑事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刑事政策的主要实践
 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影响政策的因素
 第一节 经济因素
 第二节 政治和法律因素 
 第三节 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因素
第四章 社会政策与犯罪预防
 第一节 犯罪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二节 犯罪产生原因理论
 第三节 我国当前犯罪的主要类型分析
 第四节 我国当前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 
 第五节 社会政策与犯罪预防 
第五章 重新审视社会政策与刑事政策的基本问题及制度创新的基点
 第一节 重新审视社会政策与刑事政策
 第二节 制度创新的基点 
 第三节 制度创新的视域
 第四节 突破制度锁定,民主与法治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六章 我国刑事政策的构建——以社会政策为视角
 第一节 由社会控制走向社会治理
 第二节 由社会排斥走向社会共容
 第三节 由社会歧视走向社会公平
 第四节 从事后预防走向事前预防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