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故乡岁月故园情(1914—1934)
寒门子弟行路难
学徒漆工画家梦
故乡中山、人生选择与故园情结
第二章 闯荡大上海(1934—1937)
初临都会惊诧莫名
求知若渴的底层青年
立信歌咏班结识冼星海
第三章 风雨太行山(1938—1949)
欲济无舟楫报国向太行
战火中的剧团写作
演出风波和解放区文艺体制
翻身道情:题材规约和解放区文学的“新”与“真”
阮章竞的整风记忆和革命的心灵辩证法
第四章 《漳河水》:民歌体叙事长诗的巅峰之作
《漳河水》:多重对照、总分交叉的戏剧结构
《漳河水》:对民歌体叙事诗的继承和超越
《漳河水》对几个艺术难题的解决
“集体创作,是违背艺术规律的”
第五章 华北局:革命胜利的喜悦(1949—1954)
春风得意马蹄疾
在文艺处:“屁滚尿流,屁滚尿流!”
《在时代的列车上》,在时代的列车外
第六章 中国作协:旋涡中的逃离(1954—1956)
阮章竞在作协的起始时间
从驻会作家到党总支书记
“总是失约”和“拖着未办”之间的体验
第七章 童话诗《金色的海螺》等
五十年代的儿童文学热
《金色的海螺》:童话诗背后的现实批判
《马猴祖先的故事》和《牛仔王》等
第八章 在包钢:到塞外去,到民间去(1957—1960)
激情歌唱重开腔
塞外频采风喜到群众中
隐忧和归京
第九章 《白云鄂博交响诗》:寻找工业叙事诗的新可能
阮章竞谈《白云鄂博交响诗》
当代学者谈《白云鄂博交响诗》
《白云鄂博交响诗》:雄浑与粗疏之间的撕裂
第十章 战战兢兢的《诗刊》副主编(1960—1962)
阮章竞到《诗刊》:一个折中的结果?
“事大事小,都由我负责”
“谁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疲倦与离开
第十一章 新华北局:台风眼里的写作空间(1962—1967)
专事创作的副秘书长
“文革”来了:接待红卫兵和抄写大字报
寻找新的精神空间
第十二章 河北省革委:荒唐岁月里的老阮同志(1968—1975)
文教组常请客的“老阮”
“老阮考虑问题比较深刻”
文教组老阮的“三重门”
第十三章 从“可怕的压力”到归来的晚号(1975—2000)
《海河行》争论:“文革”文艺生态的余震与伤害
归来的反思
《霜天》:萦绕终生的抗日记忆和家国情怀
散文、编书和回忆录中的新旧岁月
诗的执著:短诗和长诗
《晚号》为何寂寞?
第十四章 诗人画家阮章竞
酷爱绘画的少年
1960 年代阮章竞的“诗画相生”和“诗画冲突”
重拾画笔:诗心的压抑和转移
绘画对阮章竞精神焦虑的解决
重新想象共和国“中心作家”的精神世界
第十五章 阮章竞的爱情和婚姻
那个送白兰花的姑娘
被战火冲散的上海恋人
和赵迪之的爱情与婚姻
第十六章 毕竟是诗人
“岸边走”的人生
艺术家之心:阮章竞的守与离
真实人生的悖论
结语:万般辗转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