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我意识
一、自我:社会心理学的起点
二、庄生化蝶:主我、客我舞蹁跹
三、“丢车咏叹调”与所有物自我
四、“镜子先生”,“镜中我”及其他
五、何以解忧:分解与递减
六、上大学:寻找自我的“另一半”
第二章 社会比较
七、社会比较:“脏先生”与“净先生”
八、社会比较:从芭比娃娃的“遭遇”谈起
九、真实比较与虚拟比较
十、虚拟比较与主观幸福感
十一、反事实思维与虚拟比较
第三章 人际吸引与社会交际
十二、“不抱不哭的孩子”与奥巴马新政
十三、有奖让座现象与过度理由效应
十四、“同志仍需努力”与“心理闭合”
十五、“超女现象”与同辈群体效应
第四章 从众、服从与依从
十六、“沉默的螺旋”与从众
十七、“指鹿为马”与服从
十八、“低球技术”与依从
十九、空间环境条件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影响
二十、“人来疯”与他人在场
二一、“他人在场”与“符号在场”
二二、“职业枯竭”者遭遇“单面人”
二三、“剩男”、“剩女”与三分之一效应
第六章 群体行为的逻辑
二四、“三个和尚”与集体行动的逻辑
二五、第三次机会与“去个性化”
二六、去个性化与集群行为
二七、一美元竞拍与集体陷阱
二八、近在咫尺的“哈定悲剧”
第七章 民族心理
二九、“春晚情结悖论”与“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心理的视角
三十、后小泉时代的“耻感文化”
——民族文化心理的视角
三一、“慰安妇”问题与认知失调
三二、罪感文化--“剥洋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