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和延续性、时代话语环境的差异,以及主流意识与民间立场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新时期以来,如何梳理和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史就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相关研究成果也很多。孟繁华、程光炜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绪论”中提供了一个信息:据辽宁大学王春荣老师统计,从1960年开始到1999年已经出版了60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这60部著作还不包括体裁和专题性质的文学史编写。如果加上已经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分门别类的文体史,如诗歌史、小说史、散文史、戏剧史,那显然是个更大数目。如果还要注意阶段史研究,如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90年代文学,以及一些专题研究,如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文学、新历史文学、女性文学等,那就不胜枚举了。而如果截至2012年,即使是完整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也不止60部了。此外,由于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将中国20世纪文学视为具有历史整体性的研究对象,提倡“打通研究”后,将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进行“整合”的文学史编写也随之出现。如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就是如此。